頸動脈瘤是指在頸總動脈、頸內動脈、頸外動脈或其分支的動脈瘤。雖然頸動脈瘤多屬於良性,但也有小部份是惡性的。即使是良性腫瘤,頸動脈瘤患者也多會出現血栓、腦梗塞或動脈瘤破裂而大出血。上文我們談過它的病因及影響。今次會談談頸動脈瘤的檢查和治療方法。
頸動脈瘤需要做什麼檢查?
頸動脈瘤檢查可包括下列一項或多項:
- 超聲波檢查:可評估頸動脈的結構和血流情況。還有顯示動脈的形狀、大小以及是否存在血栓或動脈瘤。
- CT電腦斷層掃描:可提供詳細影像,評估動脈瘤的大小和位置。使用顯影劑,能清晰地顯示血管結構。
- MRI磁共振成像:可提供動脈的高解析度影像,特別適合評估血管壁的狀況。
- 數字減影造影(簡稱DSA,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醫生會將一種放射性顯影劑注入血管中,以便在影像中清晰顯示血管。接著使用X射線進行拍攝,獲取多張影像,再通過電腦進行減影處理,生成清晰的血管影像。此項技術被廣泛應用於診斷和治療各種血管疾病,包括:頸動脈瘤的檢查、動脈狹窄或阻塞的評估、血管畸形、或血管支架植入或血栓移除等。
- 核素檢查:能顯示頸動脈瘤,還能幫助驗查全身範圍是否有出現轉移。
- 血液檢查:評估病人的健康狀況,如膽固醇水平和血糖,是動脈健康的重要指標。
- 神經檢查:評估病人的神經功能,如反射、肌肉力量、感覺和協調能力等。
- 病史詢問:了解病人的症狀持續時間、強度以及家族病史等。
頸動脈瘤如何治療?
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方法包括單純頸動脈結紮術、動脈瘤縮縫術、動脈瘤外鑲或包裹術、單純腫瘤切除術、或腫瘤切除輔加頸動脈對端吻合術、頸動脈重建術等。病人憂慮手術會對腦神經造成損傷不無道理,但發生率跟腫瘤大小直接有關。當瘤體體積較小時,外科手術切除危險性較小。因此,一旦確診頸動脈瘤,應儘早手術切除以降低手術對腦神經損傷的機率。若等到腫瘤增大,與動脈黏連在一起,或腫瘤將頸動脈完全包裹著,就需要連同部份頸動脈一併切除及做血管移植。
血管支架技術治療
方法是採用帶膜支架,將頸動脈破口阻隔於血管腔外,達到修復動脈破口的目的。此方法簡單,創傷小,見效快。但此方法亦有其不足之處,比如頸內動脈瘤走行迂曲,導絲難以通過就不宜使用。另外頸部被蓋組織少,活動範圍大,支架容易出現變形,令動脈瘤復發或血管阻斷等。。
保持治療
對於頸動脈瘤患者,如果不手術治療,七成病人有機會出現血栓、腦梗塞或動脈瘤破裂而大出血嚴重後果。但部份病因本身患有嚴重的心、腦、肺、腎等疾病的病人,他們未能接受麻醉和手術,或者血管造影顯示顱內主要支動脈已完全阻塞,或者病人年紀大或腫瘤仍細小者,保守治療無疑也是方法之一。主要採取控制血壓、降血脂等藥物治療,來減慢動脈瘤增大。
核素放射治療
由於頸動脈瘤對放射治療敏感度不高,所以放射治療只能用作抑制腫瘤生長和滅低復發。另外如腫瘤出現遠處轉移,放射治療也是常用治療方法。對某些情況較差,不能接受手術的病人,放射治療有助縮細腫瘤,舒緩部分症狀。化學治療對頸動脈瘤無效,所以不會採用。
有任何耳鼻喉問題,請立即聯絡香港耳鼻喉頭頸外科中心,由我們的耳鼻喉專科醫生為你詳細診治(電話3100 0555)。
資料來源:
香港耳鼻喉專科
提供耳鼻喉科服務、頭及頸外科服務
聽力及言語治療、驗配助聽器服務
人工耳蝸植入、睡眠障礙治療
https://www.hkentspecialist.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