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耳鼻喉頭頸外科中心

香港耳鼻喉頭頸外科中心

九龍尖沙咀漢口道4-6號
騏生商業中心5樓02室
(近九龍酒店)
電話: (852) 3100 0555
傳真: (852) 3100 0556

耳鼻喉專科周振權醫生

質子治療 — 在兒童頭頸癌治療中的獨特優勢與好處

在上文《質子治療:開啟癌症精準治療新時代!》,我們介紹了質子治療的原理、優勢以及適用範圍,還有在癌症治療中的重要價值和未來發展方向。今次會特別探討質子治療對兒童頭頸癌病人的好處。

 

 

「8歲的男孩小勇患了《頭頸部橫紋肌肉瘤(Rhabdomyosarcoma)》,這是一種罕見的兒童惡性軟組織腫瘤,具有較高的侵襲性和復發率。由於腫瘤位置靠近頸部重要血管和神經,手術切除難度較大,且可能對兒童的生長發育產生較大影響。因此,醫生建議採用綜合治療方案,包括手術、化療和放射治療。鑒於腫瘤位置的特殊性以及對正常組織的保護,醫生決定採用質子治療作為放射治療的主要方式。小勇接受了為期6周的質子治療,過程中,小勇沒有出現明顯的疼痛或不適,治療結束後,腫瘤明顯縮小,且未發現新的腫瘤病灶。頸部功能和外觀未受到明顯影響,生活質量維持良好。」

 

 

 

小勇的病例展示了質子治療(Proton Therapy)在兒童頭頸癌治療中的獨特優勢。其精準性和低副作用特性,能夠在有效控制腫瘤的同時,最大限度地保護兒童的正常組織和器官,減少對兒童生長發育的長期影響。此外,質子治療還為小勇提供了更好的生活質量,使他能夠在治療期間和治療後更好地維持正常生活。這一病例充分證明瞭質子治療在兒童癌症治療中的重要價值,特別是在治療複雜部位腫瘤時的優勢。

 

 

質子治療對兒童癌症有哪些特別益處?

質子治療對兒童癌症患者具有許多益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對發育中的組織損害較小

兒童的身體仍在發育階段,其正常組織和器官對放射線更為敏感。傳統放射治療可能會對兒童的正常組織造成較大傷害,導致長期的生長發育問題。質子治療利用“布拉格峰”特性,能夠將放射能量集中於腫瘤部位,最大限度地減少對周圍正常組織的輻射劑量,從而降低對兒童發育中的組織和器官的損害。

 

 

降低繼發性癌症的風險

兒童在完成傳統放射治療後,由於其身體仍在發育,受到輻射的正常組織細胞可能會發生基因突變,增加日後罹患繼發性癌症的風險。質子治療能降低有關風險,為兒童的長期健康提供了更好的保障。

 

 

減少對重要器官的損害

在治療兒童腦部腫瘤時,傳統放射治療可能會對大腦、眼睛、耳蝸等重要器官造成損害,影響兒童的智力發育、視力和聽力。質子治療能夠降低相關併發症的發生率。

 

 

維持生活質量

兒童在接受癌症治療期間,其生活質量的維持對於他們的身心健康至關重要。質子治療的副作用較小,患者在治療期間能夠更好地維持正常的生活和學習,減少因治療帶來的心理和生理負擔。

 

 

適應多種兒童癌症類型

質子治療適用於多種兒童癌症,包括頭頸部腫瘤、腦瘤、脊髓瘤、視網膜母細胞瘤、神經母細胞瘤等。

 

 

減少對生殖系統的損害

對於青春期前的兒童,傳統放射治療可能會對生殖系統造成損害,影響未來的生育能力。質子治療能夠減少對生殖系統的輻射劑量,降低風險。

 

 

長期隨訪監測

由於兒童癌症患者需要長期隨訪和監測,質子治療的低副作用特性使得長期監測更加安全和可行。醫生可以更放心地對兒童進行長期的健康監測,而不必擔心因治療帶來的長期併發症。

 

 

綜合治療中的協同作用

質子治療可以與其他治療方式(如手術、化療、免疫治療等)結合使用,形成綜合治療方案。對於兒童癌症患者,綜合治療能夠更好地發揮協同作用,提高治療效果,同時減少對兒童身體的總體負擔。

 

質子治療在兒童癌症治療中具有顯著的優勢,能夠更好地保護正常組織和器官,降低長期併發症的風險,為兒童的長期健康和生活質量提供更好的保障。想進一步瞭解,請立即聯絡香港耳鼻喉頭頸外科中心(電話3100 0555)。

 

 

資料來源:

香港耳鼻喉專科

耳鼻喉頭頸外科中心

提供耳鼻喉科服務、頭及頸外科服務

聽力及言語治療、驗配助聽器服務

人工耳蝸植入、睡眠障礙治療

https://www.hkentspecialist.hk

質子治療:開啟癌症精準治療新時代!

在癌症治療的漫長征程中,放射治療一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然而,傳統放射治療技術如X射線(X光)治療,雖然能夠對腫瘤細胞產生殺傷作用,但其放射能量會穿透腫瘤組織,同時對周邊正常組織也造成傷害,從而引發一系列併發症和副作用。但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創新發展,質子治療(Proton Therapy)作為一種新興的放射治療技術,以其卓越的精精準度和安全性,為癌症患者帶來治療上的新希望。

 

 

質子治療是什麼?

質子治療是粒子束治療的一種,它利用特有的物理特性,通過精密計算質子放射線的深度及強度,能夠將放射能量精確地集中在腫瘤組織內。質子束在射程末端會釋放最高能量,形成所謂的“Bragg Peak” 物理特性,消滅癌細胞後,放射能量立即停止並消散,避免對正常組織造成損傷。最大限度地保護正常組織,降低傳統放射治療引起的併發症和副作用風險。

 

 

質子治療有何優勢和局限?

質子治療的優勢不僅在於其精準度高,還體現在對患者生活質量的維護上。與傳統放射治療相比,質子治療的短期和長期副作用風險都較低,患者在接受治療期間及治療後能夠更好地維持原有的生活質量。此外,質子治療對發育中的組織損害較小,特別適用於兒童癌症患者,能夠有效降低患者日後罹患繼發性癌症的風險。對於一些對傳統放射治療較為敏感的腫瘤類型,如腦部腫瘤和乳腺癌,質子治療也展現出了更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哪類癌症適合應用質子治療?

質子治療的適用範圍廣泛,涵蓋了多種癌症類型,包括腦癌、頭頸癌、肺癌、肝癌、乳癌、前列腺癌等。無論是成人還是兒童癌症患者,質子治療都提供了一種更為安全和精準的放射治療選擇。然而,質子治療並非適用於所有癌症患者(比如癌細胞已擴散或轉移),醫生會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評估,以確定質子治療是否適合及有效。此外,質子治療還可以與其他治療方式相結合,如外科手術、化療、免疫治療等,形成綜合治療方案,進一步提高治療效果。

 

 

質子治療重要價值和未來發展方向

質子治療的實施過程是無痛且非入侵性的。在治療過程中,專業的醫療團隊會利用輔墊及定位工具,確保患者保持固定,以確保治療的精準性。大部分患者的療程為期數周,每週五次,患者一般可以在療程期間如常生活。雖然質子治療的安全性和精準度較高,但其費用相對較高,且目前在全球範圍內的可及性仍有限。不過,相信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普及,質子治療有望在未來得到進一步提高。

 

下篇文章我們會特別探討質子治療對兒童頭頸癌病人有何造益。

 

 

有任何耳鼻喉問題,請立即聯絡香港耳鼻喉頭頸外科中心,由我們的耳鼻喉專科醫生為你詳細診治(電話3100 0555)。

 

 

資料來源:

香港耳鼻喉專科

耳鼻喉頭頸外科中心

提供耳鼻喉科服務、頭及頸外科服務

聽力及言語治療、驗配助聽器服務

人工耳蝸植入、睡眠障礙治療

https://www.hkentspecialist.hk

頸部神經纖維肉瘤 : 治療成效取決於早發現早治療,究竟它是什麼?

 

「45歲佘先生因頸部出現無痛腫塊而就診,初期誤診為淋巴結炎。數月後腫塊迅速增大並伴隨手臂麻木,MRI檢查顯示腫瘤已侵犯臂叢神經,病理活檢確診為「神經纖維肉瘤」,屬神經性的惡性癌腫瘤。佘先生接受了手術切除,手術後輔以放療,不過因腫瘤位置複雜,手術後有復發跡象。」

 

 

頸部神經纖維肉瘤是什麼?

神經纖維肉瘤(Neurofibrosarcoma)屬惡性外周神經鞘瘤(MPNST – malignant peripheral nerve sheath tumor)的一種,起源於神經纖維的雪旺細胞或神經鞘膜。頸部因神經分佈密集,成為常見發病部位之一。該腫瘤具有高度侵襲性,易侵犯周圍神經和血管,約50%病例與神經纖維瘤惡變為神經纖維肉瘤相關。

 

 

頸部神經纖維肉瘤有何症狀及危害?

  • 早期症狀:頸部出現無痛腫塊,容易被忽略;
  • 進展期表現:腫塊快速增大、局部疼痛、皮膚麻木或刺痛(神經受壓);
  • 嚴重併發症:侵犯喉返神經導致聲音嘶啞,壓迫氣管或食管引發呼吸/吞咽困難,遠處轉移至肺、肝或骨骼,所以治療成效較差。

 

 

頸部神經纖維肉瘤病因是什麼?

  • 遺傳因素:約半數患者合併NF1基因突變,該基因編碼神經纖維瘤蛋白,突變後導致細胞異常增殖;
  • 環境誘因:長期接觸輻射或化學致癌物可能增加風險;
  • 繼發性病變:良性神經纖維瘤惡變(常見於NF1患者)。

 

 

頸部神經纖維肉瘤如何診斷?

  • 影像學檢查:MRI和CT評估腫瘤範圍及與周圍組織關係,PET-CT檢測遠處轉移;
  • 病理活檢:通過穿刺或手術取樣,顯微鏡下可見梭形細胞密集排列及核異型性;
  • 免疫細胞化學技術:S-100蛋白陽性(神經源性標誌物),Ki-67指數高提示增殖活躍;
  • 基因檢測:篩查NF1突變或PDGFRA等驅動基因變異。

 

 

頸部神經纖維肉瘤如何治療?

  • 手術切除:在保護神經功能下盡量大範圍切除腫瘤;
  • 放射治療:手術前透過放療先將腫瘤縮小或手術後減少復發風險(劑量50-60 Gy);
  • 標靶/靶向治療:針對特定基因突變(如PDGFRA)使用抑制劑;
  • 化學治療:適用於轉移性或無法手術的病人,但療效有限;
  • 臨床試驗:探索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如PD-1抗體)與新型標靶藥的綜合療法。

 

 

頸部神經纖維肉瘤的診斷與治療成效取決於早發現早治療。頸部一旦出現不明腫塊及神經症狀,請立即聯絡香港耳鼻喉頭頸外科中心,由我們的耳鼻喉專科醫生為你詳細診治(電話3100 0555)。

 

 

資料來源:

香港耳鼻喉專科

耳鼻喉頭頸外科中心

提供耳鼻喉科服務、頭及頸外科服務

聽力及言語治療、驗配助聽器服務

人工耳蝸植入、睡眠障礙治療

https://www.hkentspecialist.hk

腮腺癌:隱匿的耳下腫瘤,如何早發現、早治療?

 

「50歲羅先生無意間發現左耳下方有一硬質腫塊,由於按壓沒有痛感,所以羅先生也有在意。三個月後腫塊增大,同時出現局部麻木和輕度面癱,他就醫後確診為「腮腺癌」。羅先生的病例反映了腮腺癌的隱隱蔽性及延誤診斷的風險。」

 

 

腮腺癌是什麼?

腮腺癌指的是發生在口水腺/唾液腺組織中的腫瘤,通常涉及主要的唾液腺,如腮腺、下頜腺和舌下腺。唾液腺腫瘤可以是良性或惡性,而腮腺癌就屬惡性腫瘤。腮腺位於口腔兩側耳朵前方,負責分泌唾液以幫助消化和吞咽,也是人體最大的唾液腺。腮腺癌是發生於腮腺的惡性腫瘤,佔唾液腺癌的70%以上。常見類型包括:

  • 黏液表皮樣癌(最常見,佔30%~50%)
  • 腺樣囊性癌(易遠處轉移)
  • 惡性混合瘤(由良性瘤惡變而來)。

 

 

腮腺癌有什麼症狀及傷害?

腮腺癌的症狀包括腫塊、疼痛、面部麻木或無力等,但有些患者在早期可能沒有明顯症狀。若能早診斷和治療對於改善預後至關重要。腮腺癌的典型症狀如下:

  • 耳下出現無痛腫塊:初期多為結節狀,表面光滑,易被誤認為良性腫瘤。
  • 腮位疼痛與麻木:腫瘤侵犯周圍神經時,引發局部疼痛或面部麻木。
  • 張口困難:腫瘤壓迫咀嚼肌群或顳下頜關節時,張口困難。
  • 面癱:腫瘤侵犯面神經,導致面部肌肉癱瘓。
  • 局部潰瘍:腫瘤侵犯皮膚可形成經久不癒的創口,同時有惡臭分泌物。
  • 轉移風險:約15%患者發生頸部淋巴結轉移,而腺樣囊性癌更易轉移至肺、骨、腦等器官。

 

 

腮腺癌病因是什麼?

目前病因尚未完全明確,但以下因素可增加患病風險:

  • 遺傳與基因突變:部分病例與家族史或特定基因(如PLAG1、HMGA2)異常相關。
  • 放射線暴露:頭頸部長期接受放射治療或職業性接觸放射物質的人士風險較高。
  • 吸煙:與腮腺淋巴瘤的發生顯著相關,吸煙人士的發病率是非吸煙人士的8倍。
  • 慢性炎症:反覆腮腺感染可能誘發組織癌變。

 

 

腮腺癌如何診斷?

  • 觸診與視診:醫生評估腫塊大小、硬度、活動度及是否侵犯面神經。
  • 超聲波檢查:區分囊腫與腫瘤,初步判斷良或惡性。
  • CT/MRI檢查:明確腫瘤範圍、與周圍血管/神經的關係,有否侵犯咽旁間隙。
  • PET-CT檢查:用於評估遠處轉移。
  • 細針穿刺活檢或手術中冰凍切片:化驗病理確定腫瘤類型。

 

 

腮腺癌治療方法是什麼?

治療主要以手術為主,輔以放射治療或化學治療:

  • 淺葉切除術:適用於淺表良性或低度惡性腫瘤,保留面神經功能。
  • 全腮腺切除術:針對深葉腫瘤或高度惡性腫瘤,必要時需切除部分周圍組織並重建。

 

 

發現不尋常腫塊,請立即聯絡香港耳鼻喉頭頸外科中心,由我們的耳鼻喉專科醫生為你詳細診治(電話3100 0555)。

 

 

資料來源:

香港耳鼻喉專科

耳鼻喉頭頸外科中心

提供耳鼻喉科服務、頭及頸外科服務

聽力及言語治療、驗配助聽器服務

人工耳蝸植入、睡眠障礙治療

https://www.hkentspecialist.hk

了解頰黏膜癌:一種可由日常習慣誘發的口腔腫瘤

 

「年青內地男子求醫,該男子的臉有明顯的不對稱,一邊臉頰變形,同側頸部淋巴結腫脹,並有張口困難,口腔黏膜白斑等情況。耳鼻喉科醫生雖未對其病況深入檢查,初診見狀已知不妙。原來男子居住的地區有嚼檳榔的習慣,而他也喜好嚼檳榔,已好幾年每天都食十幾包。最後,出來的檢查和化驗的結果證實,他得了《頰黏膜癌》,是口腔癌的一種。」

 

 

頰黏膜癌是什麼?

頰黏膜癌(Buccal mucosa cancer)是一種口腔癌,發生的位置多在磨牙後區的頰黏膜以及咬合線上的頰黏膜上,這種癌症通常是由於長期的刺激或損傷引起的,例如吸煙、飲酒、嚼檳榔、不合適的假牙或尖牙長期破損口腔黏膜或口腔衛生不良等。頰黏膜癌患者以男性居多,男女比例為2:1,發病年齡多在50歲左右。

 

 

頰黏膜癌的症狀有哪些?

  • 頰部腫塊:在頰部的黏膜上出現不明原因的腫塊或硬塊。
  • 疼痛和潰瘍:頰部黏膜持續不癒的潰瘍,疼痛或出血。
  • 口腔內變化:口腔黏膜顏色改變,出現白斑或紅斑。
  • 張口困難:頰黏膜癌的病人,同時出現黏膜下纖維化症,導致吞嚥,張口困難。
  • 頰部皮膚穿孔:癌細胞侵襲顎骨、牙齦、咀嚼肌、頰肌甚至往更深部組織,會造成頰部皮膚穿孔。
  • 頸部腫塊:由於頰黏膜癌具有極高早期頸部淋巴結轉移,令頸部出現腫塊。

 

 

如何診斷頰黏膜癌?

  • 病史詢問:病人的病史,包括症狀、家族病史、生活習慣(是有吸毒、吸煙、飲酒、嚼檳榔等)以及任何潛在的風險因素。

 

  • 臨床檢查:口腔檢查,檢查頰部、舌頭、牙齦和唇部的任何異常變化,如腫塊、潰瘍或黏膜顏色改變等。

 

  • 影像學檢查:X光檢查顎骨及胸部;CT及MRI掃描頭頸部;腹部超音波掃描、全身骨骼同位素掃描等作進一步的評估。

 

  • 活檢:對可疑組織進行病理學檢查,切除整個可疑腫塊或部分組織進行病理化驗,以確定是否存在癌細胞及其類型。

 

  • 分期檢查:如果確診為頰黏膜癌,可能會進一步檢查,以確定癌症的分期,並制定治療方案。

 

 

頰黏膜癌如何治療?

  • 癌腫瘤細小而且發現早的頰黏膜癌可採用手術切除、放射治療、冷凍及激光治療,都有不錯的療效。手術切除後,傷口直接縫合或以裂層皮膚、局部皮瓣修補。

 

  • 至於中、晚期的頰黏膜癌,治療是以手術切除為主的綜合治療。中、晚期的頰黏膜癌,需要切除的面積大,甚致要做全層頰部切除。如果癌細胞已侵犯顎骨,則則要合併顎骨部份切除。出現頸部轉移的,要同時進行同側頸部淋巴結清掃術,手術後再輔加放射線治療。至於全層頰缺損的部份,之後需要進行頰面的重建手術。

 

  • 雖然單獨化學治療對頰黏膜癌沒有明顯療效,但對於那些無法手術或放射治療的病人,仍是會採用的方法。

 

 

有任何耳鼻喉問題,請立即聯絡香港耳鼻喉頭頸外科中心,由我們的耳鼻喉專科醫生為你詳細診治(電話3100 0555)。

 

 

資料來源:

香港耳鼻喉專科

耳鼻喉頭頸外科中心

提供耳鼻喉科服務、頭及頸外科服務

聽力及言語治療、驗配助聽器服務

人工耳蝸植入、睡眠障礙治療

https://www.hkentspecialist.hk

頸部鮮紅斑痣:從病因到治療,盡早介入降低後期治療難度

 

「一名6個月大的女嬰因頸部左側出現大面積紅色斑塊就診。斑塊表面平坦,按壓褪色,哭鬧時顏色加深。經檢查和MRI影像確認無深層血管異常後,診斷為單純型頸部鮮紅斑痣。醫生建議早期介入脈衝染料激光治療,經半年療程後斑塊顏色明顯淡化,未影響正常皮膚功能。」

 

 

鮮紅斑痣是什麼?

頸部鮮紅斑痣(Port-Wine Stain, PWS),又稱葡萄酒色斑,是一種先天性毛細血管畸形。其特徵為皮膚表層血管異常擴張,形成邊界清晰的紅色或紫紅色斑塊,好發於頭頸部,斑痣會隨年齡增長顏色加深或表面增厚。

 

 

頸部鮮紅斑痣的類型及症狀是什麼?

  • 單純型:出生時即存在的平坦紅斑,按壓褪色。僅限皮膚表層,無其他併發症,上述女嬰的鮮紅斑痣就是單純型,所以治療效果較好。

 

  • 肥厚型:隨年齡增長(尤其是青春期後),斑痣顏色加深、面積擴大,皮膚增厚、表面凹凸不平,甚至形成結節或血管瘤樣突起,增加摩擦出血或感染的風險。有一名20歲病人就因頸部的鮮紅斑痣增厚,衣領不斷摩擦令皮膚反覆破潰而需定期護理傷口。

 

  • 綜合症相關型:合併其他疾病(如Sturge-Weber綜合症),可能伴隨綜合症的併發症,例如眼壓升高導致視力損傷而出現青光眼。也可以因腦部血管畸形,而出現神經系統異常,比如癲癇、智力障礙或偏癱。

 

 

鮮紅斑痣對患者有何傷害?

鮮紅斑痣雖多數不危及生命,但對患者卻造成長期影響:

  • 身體的傷害:皮膚結構改變,斑塊增厚、形成結節,增加摩擦出血或感染的風險。若屬「綜合症相關型」(如Sturge-Weber綜合症),可併發青光眼,未及時治療青光眼可能導致失明。若斑塊範圍大或向深層組織擴展(如咽喉、氣管旁),可能壓迫周圍結構,導致呼吸或吞嚥困難(較罕見但需警惕)。

 

  • 心理的影響:頸部是顯眼部位,鮮紅斑痣易引發他人關注甚至歧視。研究顯示,約60%青少年患者因斑塊感到焦慮、自卑,甚致抑鬱。部分患者表示鮮紅斑痣影響其人際關係和就業機會。

 

 

鮮紅斑痣的病因是什麼?

目前研究認為與以下因素相關:

  • 遺傳基因突變:約10%病例與RASA1基因突變有關,影響血管發育調控。
  • 胚胎期血管發育異常:妊娠期血管生成信號通路失調,導致毛細血管擴張。
  • 非遺傳性因素:環境或母體激素變化可能誘發,但證據尚不充分。

 

 

鮮紅斑痣的診斷方法是什麼?

  • 臨床觀察:典型外觀(紅色斑塊、按壓褪色)。
  • 皮膚鏡檢查:觀察血管形態,區分其他色素性病變。
  • 超聲波檢查:評估深層血管結構。
  • MRI或CT檢查:排除深部血管畸形。
  • 基因檢測:如懷疑綜合症時檢測RASA1等基因。

 

 

鮮紅斑痣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 脈衝染料激光(PDL):治療針對表淺血管,需多次療程(間隔4-6週),有效率達70%。
  • 光動力療法(PDT):結合光敏劑與特定波長光線,適用於頑固性斑塊。
  • 局部藥物:某些藥物可用於早期輕度病例,某些則能抑制血管增生。
  • 手術治療:針對肥厚型或合併功能障礙病人。

 

 

目前鮮紅斑痣的治療趨勢是綜合療法,例如激光和藥物雙管齊下,提升療效。另外越早介入治療(比如嬰兒時期)可降低後期治療難度。有任何頭頸部異常,請立即聯絡香港耳鼻喉頭頸外科中心,由我們的耳鼻喉專科醫生為你詳細診治(電話3100 0555)。

 

 

資料來源:

香港耳鼻喉專科

耳鼻喉頭頸外科中心

提供耳鼻喉科服務、頭及頸外科服務

聽力及言語治療、驗配助聽器服務

人工耳蝸植入、睡眠障礙治療

https://www.hkentspecialist.hk

頸部海綿狀血管瘤:是怎樣的頸部腫塊?是腫瘤,還是血管畸形?

 

「32歲的錢小姐,右頸出現無痛腫塊已兩年,近三個月感覺吞咽有異物感而就診。檢查發現她的右頸動脈三角區有3.5×3cm質軟包塊,按壓可部分回縮,皮膚顏色正常。超聲波和MRI檢查後,錢小姐接受了手術完整切除病灶,病理確診為「頸部海綿狀血管瘤」。手術後症狀消失,複診一年無復發。」

 

 

頸部海綿狀血管瘤定義:這不是腫瘤,而是血管畸形

海綿狀血管瘤(Cavernous Hemangioma)實質是一種先天性血管發育異常,屬良性病變。它由大量擴張的薄壁血管竇組成,形似海綿而得名。雖名稱帶”瘤”字,但並非真正腫瘤,不會癌變。好發於頭、面、頸部,四肢、軀幹次之。頸部是第三大常見部位,尤其是頸動脈三角區及胸鎖乳突肌深層位置。

 

 

頸部海綿狀血管瘤的類型與症狀

分型特點:表淺型,位於皮下,呈藍色隆起;深在型,位置較深,表面皮膚顏色正常;混合型,深淺層同時存在。

 

典型症狀

  • 可見腫塊:緩慢增大,質地柔軟有彈性,按壓可暫時縮小,但很快又恢復原來的體積。有些腫瘤包膜完整,有些則界限不清楚,可侵入到周圍的組織。
  • 壓迫症狀:當直徑超過3cm時可能出現
  • 吞咽異物感:聲音嘶啞(壓迫喉返神經);呼吸不暢(壓迫氣管);突發疼痛(血管竇內血栓形成時出現)
  • 外觀影響:表淺型可能引起皮膚顏色改變。長得大或深時,嚴重地損害了容貌和破壞了正常的組織。

 

 

頸部海綿狀血管瘤病因

目前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但看來先天與後天因素共同構成:

  • 遺傳因素:約20%有家族史,與基因突變相關
  • 胚胎發育異常:妊娠第4-10周血管形成期出現障礙
  • 激素影響:女性發病率是男性的3倍,可能與雌激素受體表達有關
  • 外傷誘發:約5%病例有明確頸部外傷史

 

 

頸部海綿狀血管瘤診斷

  • 超聲波檢查:顯示頸部蜂窩狀的血流情況
  • MRI及CT血管成像:清晰顯示病灶與頸動脈的關係;3D重建輔助手術規劃
  • 穿刺檢查(慎用):存在出血風險需謹慎,僅在不典型病例中使用

 

 

頸部海綿狀血管瘤治療方法

治療原則為無症狀者觀察,有症狀者幹預:

  • 觀察隨訪:適用於直徑少於2cm、無壓迫症狀。每半年做一次超聲波監測
  • 介入治療:硬化劑注射療程,約3-5次,有效率約70%
  • 栓塞治療:聯合手術減少出血風險,適用於血液供應豐富的血管瘤
  • 手術治療:適用於血管瘤持續增大,出現神經壓迫症狀,影響外觀心理

 

 

通過認知和規範診療,大多數頸部海綿狀血管瘤患者都能獲得良好預後。如你發現任何耳鼻喉問題,請立即聯絡香港耳鼻喉頭頸外科中心,由我們的耳鼻喉專科醫生為你詳細診治(電話3100 0555)。

 

 

資料來源:

香港耳鼻喉專科

耳鼻喉頭頸外科中心

提供耳鼻喉科服務、頭及頸外科服務

聽力及言語治療、驗配助聽器服務

人工耳蝸植入、睡眠障礙治療

https://www.hkentspecialist.hk

頸部淋巴血管瘤:解密身體裡的《無聲腫塊》

 

「一名3個月大的女嬰因頸部右側突出一雞蛋大小的囊性腫塊就診。腫塊透亮、按壓可變形,無紅腫疼痛。超聲顯示多房囊性結構,確診為「囊狀淋巴管瘤」。為避免壓迫氣道,患兒接受硬化劑注射治療,2次治療後腫塊縮小80%,未遺留疤痕。」

 

「一名25歲女士發現頸部鎖骨上方有一緩慢增大的柔軟包塊,偶有吞咽異物感。MRI檢查顯示病根深入肌層,內含淋巴液和血管成分,診斷為「混合型淋巴血管瘤」。經射頻消融及藥物治療,6個月後腫塊基本消失,功能無影響。」

 

 

頸部淋巴血管瘤是什麼?

頸部是血管瘤的多發部位,由於頸是人體的咽喉要道,若頸部出現血管瘤,對人體的危害不容忽視。

 

發生在頸部的血管瘤類型主要有淋巴血管瘤、海綿狀血管瘤和鮮紅斑痣三種。但三者仍有本質區別,比如頸部淋巴血管瘤是以淋巴管結構異常為主的先天性脈管畸形;海綿狀血管瘤則以靜脈擴張為主;鮮紅斑痣是毛細血管畸形。

 

頸部淋巴血管瘤多位於頸部皮下或深層組織,由異常增生的淋巴管和血管構成,通常出生時即存在,並常在嬰兒或兒童期發病,或在成年後因體積增大而被發現。

 

 

頸部淋巴血管瘤類型及常見症狀有哪些?

三大亞型:

  • 局限性毛細淋巴管瘤:表淺皮膚或黏膜下成簇小水泡,易破損滲液。
  • 海綿狀淋巴管瘤:深層柔軟腫塊,邊界不清,可包裹神經血管,導致頸部活動受限。
  • 囊狀淋巴管瘤:大型多房囊腫,多見於嬰兒頸側,受感染可能突發增大。

 

 

常見症狀:

  • 頸部出現無痛腫塊,按壓可變形。
  • 氣道或食道受壓迫時,嬰兒患者出現呼吸喘鳴、餵食困難。
  • 成人患者會感到頸部緊繃、頭頸活動受限。
  • 受感染時腫瘤可迅速增大及紅腫熱痛。
  • 局部皮膚發藍或透亮,出血時腫塊突然變硬、顏色加深。

 

 

頸部淋巴血管瘤病因是什麼?

  • 胚胎期淋巴系統發育缺陷:妊娠第6-8周頸部淋巴管未能正常連接靜脈系統,形成孤立囊腔。
  • 基因突變:基因體細胞突變,導致淋巴管內皮細胞異常增殖。
  • 繼發性誘因:頸部外傷或手術後淋巴管損傷,可能誘發局部瘤樣增生。

 

 

頸部淋巴血管瘤如何診斷?

  • 超聲波檢查:區分單純淋巴管瘤(無血流信號)與混合血管成分(可見低速血流)。
  • 增強MRI:清晰顯示瘤體範圍、與頸動脈、臂叢神經的關係。
  • 基因檢測:針對難治或復發的患者,檢測PIK3CA等突變基因。
  • 產前篩查:胎兒期超聲波檢查,若發現胎兒頸部有囊性包塊,可提示為先天性淋巴管畸形。

 

 

頸部淋巴血管瘤如何治療?

  • 微創硬化治療:利用藥物使淋巴管內壁黏連閉合。適用嬰兒患者和囊狀淋巴管瘤患者,有效率超90%。

 

  • 手術切除:完整切除避免復發,但需避開迷走神經、頸動脈。目前有熒光導航的新技術,能精准識別血管瘤體的邊界,對手術切除有很大幫助。

 

  • 標靶藥物治療:目前已有標靶藥物,能幫助縮小血管瘤30-70%。也有抑制劑針對治療基因突變致病的患者,詳情請向醫生查詢。

 

 

頸部出現腫塊,請立即聯絡香港耳鼻喉頭頸外科中心,由我們的耳鼻喉專科醫生為你詳細診治(電話3100 0555)。

 

 

資料來源:

香港耳鼻喉專科

耳鼻喉頭頸外科中心

提供耳鼻喉科服務、頭及頸外科服務

聽力及言語治療、驗配助聽器服務

人工耳蝸植入、睡眠障礙治療

https://www.hkentspecialist.hk

註: 本站無論中文繁體,中文簡體和英文內容所提及的疾病和治療方法僅供讀者參考,並不代表本站推薦該種療法,亦不能代替專業醫生診治,讀者如有需要,應該尋求專業醫生意見或聯絡香港耳鼻喉專科。

另所有文章內使用的人名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