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渴望自己和家人拥有健康,能够品尝各种美食、享受淡淡花香、聆听美妙音乐、无障碍地跟亲朋好友交谈… ! 我们期待身边的人不再受先天或后天听力障碍困扰,不再受耳鼻喉疾病纠缠而失去生活乐趣,可以快乐地享受每一天.…
香港耳鼻喉专科诊所,努力为有需要人士提供耳鼻喉专科服务。包括耳科服务、鼻科服务、喉科服务、头颈外科服务、听力言语治疗、验配助听器服务、人工耳蜗植入、睡眠窒息症治疗、面部整形治疗、医学美容等。
但我们相信预防胜于治疗,透过正确的医学知识,能够最大程度上预防耳鼻喉问题的发生;而结合现代先进的医学技术,也能更好地治疗已出现的耳鼻喉疾病。有见及此,香港耳鼻喉专科设立此博客,提供有关耳鼻喉疾病与健康的相关知识、病征、预防和治疗的信息,分类为耳鼻喉疾病与健康、儿童耳鼻喉问题、睡眠窒息症、最新医疗技术等等,让大家参考。
最新医疗技术
下周起逢星期二,我们会特别谈谈有关治疗鼻窦阻塞和耳咽管阻塞的新技术,《鼻窦球囊扩张术》及《耳咽管气球扩张术》,标题如下:
- 鼻窦球囊扩张术 — 治疗慢性鼻窦炎的新利器!
- Balloon Sinuplasty Procedure Performed In-Office
- 介绍治疗慢性鼻窦炎造成鼻窦阻塞的新技术 — 鼻窦球囊扩张术 (一)
- 介绍治疗慢性鼻窦炎造成鼻窦阻塞的新技术 — 鼻窦球囊扩张术 (二)
- 耳咽管气球扩张术 — 治疗耳咽管功能障碍。医生与病人有什么评价?
- Patient’s Experience with Balloon Dilation of the Eustachian Tube
- 耳咽管气球扩张术 — 常见问题(一)
- 耳咽管气球扩张术 — 常见问题(二)
- 耳咽管气球扩张术 — 常见问题(三)
- 微创耳膜修补术 —— 治疗耳膜穿了及鼓膜修补的选择
- Minimally Invasive Tympanoplasty: An Expert Overview by Dr. Chow Chun-Kuen
耳鼻喉、头颈癌、头颈外科~最新文章
- 小耳症的现代治疗选项与未来医学新展望
小耳症分级与症状
小耳症(Microtia)不仅是外观问题,它影响范围广泛,从耳廓轻度发育不全到完全缺失都可能发生。临床医学上一般以4级来分类:
- I级:耳廓较正常小,但主要结构可见,外耳道可能狭窄或闭锁
- II级:耳廓部分发育,呈钩状或S形,外耳道通常闭锁
- III级:仅存垂直方向的耳廓残余组织(状似”花生”),外耳道完全闭锁
- IV级:耳廓完全缺失,无任何残余组织(无耳症)
约50-60%的小耳症患者伴有同侧面部发育异常,如半侧颜面短小症(Hemifacial Microsomia)。双侧小耳症约占所有病例的10-20%,这类患者通常面临更复杂的听力挑战。
小耳症的治疗需要多学科医疗团队共同参与,包括:
- 耳鼻喉医生:评估耳部结构和听力功能
- 整形外科医生:负责耳廓重建手术
- 听力学家:进行听力评估和康复指导
- 语言治疗师:协助语言发展训练
- 心理治疗师:提供心理支援和辅导
小耳症诊断流程
初步评估通常在婴儿期开始,包括详细的身体检查、听力评估和影像学检查。听力测试可能包括听觉脑干反应(ABR)和耳声发射(OAE)检查,以确定听力损失的类型和程度。影像学检查如CT扫描有助于评估中耳和内耳结构,为后续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小耳症治疗时机与序列
治疗小耳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根据患者年龄及其实际情况作规划:
婴幼儿期(0-3岁):
重点是听力管理和语言发展。双侧小耳症患儿应在3个月前开始使用骨导助听器,单侧患者则需定期监测听力状况。及早干预对语言发展至关重要。
学龄前期(4-6岁):
继续进行听力管理和语言治疗,同时开始为手术做准备。跟幼童讨论治疗过程,使用图片和模型帮助他们理解。
最佳手术年龄(6-10岁):
此时肋软骨已充分发育可供移植,且耳廓大小接近成人。患童也具备足够的心理准备和配合能力。治疗主要分为耳廓重建和听力重建两部分,视患者需求可能分阶段进行。
耳廓重建
主要采用下列三种方法来重建耳廓
- 小耳症(Microtia)耳廓重建手術
自体肋软骨移植重建(Autologous Rib Cartilage Reconstruction),这方法通常需要2-4次手术来完成。
- 第一阶段:从患者胸部取出肋软骨,雕刻成三维耳廓框架,然后植入耳部皮肤下。
- 第二阶段(6-12个月后):进行耳垂转位和耳廓提升。
- 第三阶段:对耳屏形成和细节修整,对侧耳调整以对称,进一步提升外观自然度。
优点:使用自身组织,稳定性高,感染风险低,随时间推移外观更自然
缺点:多次手术,胸部会留下疤痕,恢复时间较长人工材料植入(如Medpor或Silastic框架)
使用高密度多孔聚乙烯材料制成的耳廓框架。
手术过程:通常需要1-2次手术。先将材料框架植入,然后用颞浅筋膜瓣覆盖,最后植皮。
优点:手术次数少,无需取肋软骨,无胸部疤痕
缺点:感染风险较高,稳定性不如自体肋软骨移植
义耳(Prosthetic Ear)
为不适合或不愿手术的患者提供的选择。
固定方式:可采用粘合剂粘贴或通过骨整合式植入物(如Brånemark系统)固定
优点:无需手术,外观逼真,可随时取下
缺点:需要每日取下清洁,定期更换,成本长期累积
听力重建
小耳症患者多伴有传导性听力损失,听力重建方案包括:
耳道成形术(Canalplasty)
创建新的外耳道,重建鼓膜和听小骨链。成功率约50-80%,但可能存在再狭窄风险。
骨导式助听设备
传统骨导助听器:通过头带或发箍固定
骨锚式助听器(BAHA):通过手术将植入体固定于颅骨,连接外部处理器
软带骨导助听器:适用于婴幼儿,无需手术
中耳植入装置
如振动声桥(Vibrant Soundbridge),直接刺激听小骨,提供更自然的声音质量。
手术后恢复及长期跟进
每次手术后都需要适当的恢复期:
手术后1-2周:拆除缝线,避免手术部位受压
手术后4-6周:避免剧烈运动和可能碰撞耳部的活动
手术后3个月:基本恢复,但仍需保护耳部免受外伤
长期随访,包括:每年评估耳廓外观和稳定性、定期听力检查、心理状态评估和支持
小耳症治疗后可望获得三方面的改善
外观
- 肋软骨重建:可获得接近自然的耳廓外观,形状、轮廓较逼真,但仍可能有细微不对称或瘢痕。
- 人工植入物:外观较规则,但触感较硬,可能不如自体软骨自然。
- 义耳:外观逼真但需定期维护,可能在运动或亲密接触时不便。
听力
若进行耳道重建或植入BAHA,听力可部分改善,但通常无法完全恢复至正常水平。未进行听力重建的单侧小耳症患者,因对侧耳正常,日常生活影响较小。
心理影响
外观改善后,患者自信心通常显著提升,社交能力增强。
未来展望与新兴技术
小耳症治疗领域正在不断发展,组织工程方面,实验室培养软骨细胞,未来可能实现无需取肋软骨的再生医学方案;3D打印技术可定制化耳廓支架和手术导板,提高手术精确度;基因研究可探索小耳症的遗传因素,为预防和早期干预提供新思路。
总结:小耳症的治疗是一段需要耐心和勇气的过程,但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和多学科医疗团队的协作,患者现已能获得显著的外观改善和功能恢复。重要的是,治疗应基于个别情况、家庭意愿和专业医疗建议,为每位患者制定最合适的个性化治疗方案。需要协助,请联络香港耳鼻喉头颈外科中心,由我们的耳鼻喉专科医生为你详细诊治及制定治疗计划(电话3100 0555)。
资料来源:
香港耳鼻喉专科
提供耳鼻喉科服务、头及颈外科服务
听力及言语治疗、验配助听器服务
人工耳蜗植入、睡眠障碍治疗
https://www.hkentspecialist.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