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耳鼻喉頭頸外科中心

香港耳鼻喉頭頸外科中心

九龍尖沙咀漢口道4-6號
騏生商業中心5樓02室
(近九龍酒店)
電話: (852) 3100 0555
傳真: (852) 3100 0556

耳鼻喉專科周振權醫生

甲狀舌管囊腫可發展成惡性甲狀腺癌。怎樣治療?手術前後如何護理,要留意什麼?

 

「陳先生是20歲的年青人,在10多歲時已發現頸正中前方有一細小腫塊,形狀如鴿蛋,按壓並無痛感,雖然吞咽時腫塊會隨吞噬動作上下移動,但由於沒有影響吞咽功能,所以陳先生和家人也就沒有跟進處理。不過,最近陳先生發現頸前腫塊較前賬大,並伴有紅腫熱痛情況,因而救醫。經耳鼻喉專科醫生診症後,陳先生患的是先天性甲狀舌管囊腫,並已發生感染。」

 

 

 

甲狀舌管囊腫究竟是什麼疾病?

先天性「甲狀舌管囊腫」屬於先天性頸疾病,由於胎兒時期,甲狀腺發育過程中因某種未知的原因出現問題所致。大多數患者在青少年段階發病,也有人到中年才出現病徵。

 

「甲狀舌管囊腫」初期病徵不明顯,但當囊腫逐漸增大,舌頭或頸會有脹痛和緊逼感覺。如果囊腫受感染會迅速增大,紅腫熱痛,擠壓時有白色分泌物或膿液自管口流出。如果反復感染,有機會發展成惡性甲狀腺癌。

 

 

甲狀舌管囊腫怎樣治療?

頭頸外科手術將舌管囊腫,包括部份易於隱藏病根的舌骨徹底清除,才是目前常用的方法,原因是非手術的治療效果並不理想。下面我們會談談手術前後、出院後的護理須注意的事項。

 

 

手術前護理

  • 醫院提供清潔、安靜、舒適的環境供病人好好休息;
  • 協助病人完成手術前的各項測查,例如胸部X光片、心電圖、檢血、檢尿、超聲波檢查、聲帶檢查等;
  • 留意足夠保暖,避免著涼而患上呼吸道感染;
  • 注意囊腫周圍的皮膚狀況,保持皮膚清潔,若受感染,必要時做細菌培植;
  • 及時給病者支持和鼓勵,讓其盡量保持積極開郎的心態。

 

 

手術後護理

  • 甲狀舌管囊腫切除屬頭頸外科手術,手術後24小時內,避免活動頸部及減少說話,以免影響傷口癒合;
  • 手術後三天,病人要開始小幅度頸部活動,預防頸前肌黏連;
  • 麻醉藥過後,血壓穩定的病人宜半坐卧,這樣可減少頸部充血;
  • 手術後一天病人可適量進食一些流質食物,食物不能過熱,同時注意進食時有否嗆咳,以防誤咽;
  • 密切監察病人的體溫、血壓、脈搏、呼吸;
  • 預備氧氣、吸痰設備,遇有呼吸困難、喉頭水腫、聲帶麻痺、抽搐等併發症,要立即通知主診醫生,隨時做氣管切開準備。

 

 

出院後護理

  • 低脂低鈉飲食,多進食新鮮食品;
  • 定期覆診;
  • 按指示加強頸部運動,防止頸前肌黏連

 

 

如你發現身體有任何異樣,可聯絡香港耳鼻喉頭頸外科中心,由我們的耳鼻喉專科醫生為你詳細診治(電話3100 0555)。

 

 

資料來源:

香港耳鼻喉專科

耳鼻喉頭頸外科中心

提供耳鼻喉科服務、頭及頸外科服務

聽力及言語治療、驗配助聽器服務

人工耳蝸植入、睡眠障礙治療

面部整形治療、醫學美容服務

https://www.hkentspecialist.hk

聽力損失或下降出,病史詢問為何甚為重要?

聽力損失或聽力下降是耳科疾病中最重要而又最常見的症狀。詳細的病史詢問對聽力損失的診斷和治療甚為重要。在病史詢問中,除應了解出現聽力問題的病耳,發病時間外,如兩側耳朵均出現聽力損失,就需要每側耳朵分別詳細了解它發病的情況。

 

若患者訴說,聽力損失是突發性的,就需進一步了解發病的具體時間,包括年、月、日、時和當時所從事的活動等。出現突發性聽力損失的患者,通常都能明確回答。但個別的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雖然也能講出發病的具體時間,但突聾起病後一般是在數小時內聽力下降至最低點,最長不超過三天。

 

有些患者確實不知道自己的聽力從何時開始下降,這提示其聽力損失可能為緩慢開始。此外,聽力損失出現後的聽力變化情況對診斷亦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如果聽力損失呈持續性加重者,這提示患者可能患有耳硬化症、自身免疫性的內耳疾病、聽神經瘤、遺傳性感音神經性聾或鼓室硬化,黏連性耳炎、抗生素中毒、老年性聽力損失等。

 

聽力損失時輕時重者,可能與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慢性化膿性中耳炎,耳水不平衡等有關。聽力損失的伴發症狀如眩暈、耳鳴、耳流膿等,對疾病的診斷亦很重要。藥物中毒史、頭部或耳部外傷史、噪音接觸史以及全身其他器官或系統疾病等病史亦應詢問清楚。

 

如果聽力損失者是小孩,需要了解其母親妊娠時所患疾病及用藥史,以及患病小孩是否順產、早產、難產、產鉗助產,還有出生後有無窒息或黃疸等。

 

醫療人員向你詢問病史時,提供真實可靠的病史,有助他們找出引致聽力損失的原因,並可更有快捷及有效地制定檢查和治療方案。事實上,醫生在向病人詳細詢問病史和了解情況後,已大致評估到患者的耳力問題的程度。

 

接者是檢查耳部及聽力,檢查方法和使用的工具有很多種,例如耳鏡檢查、電耳鏡檢查、鼓氣耳鏡檢查、耳內鏡檢查、咽鼓管功能檢查等等。

 

 

如果你或家人懷疑聽力有問題,請立即聯絡香港耳鼻喉頭頸外科中心,由我們的耳鼻喉專科醫生為你詳細診治(電話3100 0555)。

 

 

資料來源:

香港耳鼻喉專科

耳鼻喉頭頸外科中心

提供耳鼻喉科服務、頭及頸外科服務

聽力及言語治療、驗配助聽器服務

人工耳蝸植入、睡眠障礙治療

面部整形治療、醫學美容服務

https://www.hkentspecialist.hk

頭頸部腫瘤探討 — 耳部乳突骨瘤症狀及治療

乳突骨是耳背後面那硬硬的骨頭。骨頭中心呈半空心狀態,連繫着中耳。乳突骨瘤的病因及組織病理跟外耳道骨瘤相類似,幸好乳突骨瘤在大多情況下都是良性腫瘤。不過,乳突骨瘤仍可向四周發展,向外、向前和向內伸延,並會引起各種不同的頭頸部症狀。至於惡性癌腫瘤則可發生在耳廓、外耳道或中耳。

 

 

耳部乳突骨瘤有什麼症狀?

  • 耳後的乳突骨瘤若是向外發展,初期可以無任何症狀。由於骨瘤生長緩慢,要一段時間後才會摸到耳後出現質地堅硬的腫塊,用觸按沒有痛感。但當腫瘤體積增大,侵及軟骨膜時或壓迫著神經線,疼痛感就十分明顯了。
  • 如果乳突骨瘤向內或向前發展,情況就很不理想。因為骨瘤可侵及外耳道,此情況下有機會跟外耳道骨瘤混淆,診斷時要小心區分。
  • 如果乳突骨瘤侵犯顱後窩或壓迫內耳時,可引起患者出現頭痛、頭暈、耳鳴等症狀。

 

 

耳部乳突骨瘤要做什麼檢查?

中耳乳突X光或顳骨CT能了解乳突骨瘤病變範圍。而病理切片可見骨瘤由骨樣細胞或非典型的骨小梁組成,骨小梁間或有成骨細胞、成纖維細胞和巨細胞,但無骨髓組織。

 

 

耳部乳突骨瘤治療方法?

如果乳突骨瘤腫塊仍細小,又沒有引起任何症狀,可不用處理。但腫塊增大並引起明顯症狀者,這顯示骨瘤已對周邊的組織及骨質造成破壞,就必須手術將其徹底清除。乳突骨瘤切除術於全身麻醉下進行,醫生會於耳前或耳後的皮膚上開一切口,透過顯微鏡進入乳突腔內進行切除手術。良性乳突骨瘤手術切除後很少復發,若是惡性骨瘤,就需要配合電療或化療來減低復發機率。

 

 

如果你或家人發覺頭頸部出現不明症狀,請立即聯絡香港耳鼻喉頭頸外科中心,由我們的耳鼻喉專科醫生為你詳細診治(電話3100 0555)。

 

 

資料來源:

香港耳鼻喉專科

耳鼻喉頭頸外科中心

提供耳鼻喉科服務、頭及頸外科服務

聽力及言語治療、驗配助聽器服務

人工耳蝸植入、睡眠障礙治療

面部整形治療、醫學美容服務

https://www.hkentspecialist.hk

《好玩醫學》~引起耳鳴的耳鼻喉問題

耳鼻喉科專科醫生 周振權接受 RTHK 香港電台邀請,參與香江暖流:《好玩醫學》節目,講解引起耳鳴的相關耳鼻喉問題,觀迎收看相關節目。

嘉賓:  周振權醫生(耳鼻喉專科醫生) 《極速15秒》
日期:  2023年12月14日
資料來源:RTHK 香港電台 / 香江暖流:《好玩醫學》

 

HPV病毒可傳播口腔有機會生「椰菜花」,若不處理一年可演化癌症

耳鼻喉科專科醫生 周振權接受 香港01 專訪,就HPV病毒可傳播口腔,或引起癌症進行講解,專訪內容如下。

題目: 「HPV病毒可傳播口腔有機會生「椰菜花」,若不處理一年可演化癌症」
嘉賓:  周振權醫生(耳鼻喉科專科醫生)
日期:  2023年12月22日
資料來源:香港01

一說起人類乳突病毒(HPV),大部分人可能就會想起子宮頸癌、陰道癌等,但其實HPV病毒亦有機會透過口交感染到口腔、鼻咽、喉部等位置,形成頭頸癌。
有耳鼻喉科專科醫生指,近年多了人士患上HPV相關的頭頸癌,若患者在感染期間沒有及時處理,就會有機會演化成癌症,不過大部分免疫系統健康人士亦會自行痊愈。

 

近年多中年男女患HPV引致的口腔癌

提及HPV,大部分人可能就會想起子宮頸癌,性器官出現「椰菜花」等,其實HPV病毒亦有機會透過口交感染到口腔等位置,導致口腔生「椰菜花」,甚至形成頭頸癌。耳鼻喉科專科醫生周振權表示,以往患頭頸癌患者多為有食煙、飲酒習慣的中年男士,但近年多了約45歲的女士及男士患上由HPV引致的頭頸癌,男士約佔3分之2。

他指,受感染人士會生一粒紅色或白色的腫塊,或稱為疣,摸上去不會發痛,其後有可能會慢慢變大,若腫塊存在超過4星期就需要就診。他表示,生疣的位置有機會在脷、嘴唇、口腔近扁桃腺位置。

 

影響說話甚至呼吸

他指,若患者不理會就有可能演化成癌細胞,他舉例,現時美國部分個案首會在扁桃腺出現病毒,但患者未必會發現到,其後擴散至頸部形成淋巴結,檢查後,才發現受到感染。HPV感染到惡化成癌症病變約需一年,「口腔有粒嘢,粒嘢唔大,但係又唔散就要去做檢驗。」不過,他提到,大部分免疫系統健康人士,自身免疫系統能自己清除病毒,愛滋病患者或持續口交令口腔不斷受感染才有可能形成癌細胞。

他指,之前有位年輕病人聲沙以為自己喉嚨炎,檢查後發現聲帶生疣,經化驗後確定受HPV感染。他指,聲帶生疣有可能會影響說話甚至呼吸,出現氣喘。治療方法為切除感染組織,並不會對日常生活造成極大影響。周振權提到,該位患者與其伴侶均為單一性伴侶,但其伴侶的前一名伴侶擁有多位性伴侶,可見其感染性極高。

 

宜打疫苗 安全性行全 以防感染

周振權指,打疫苗、單一性伴侶、避免口交、進行性行為時使用安全套,均有效防止受感染。他指,雖然HPV引致的頭頸癌存活率比吸煙、飲酒引致的頭頸癌存活率高,復發機亦低,但盡早求醫能避免演化成癌症。

 

免疫治療頭頸癌 —7個常見問題的解說

對於免疫治療頭頸癌,很多人有不同的疑問,本文就7個常見問題作出解說。究竟免疫治療是什麼?風險很高?何時使用免疫治療最好?

 

癌細胞十分狡猾,懂得利用信號欺騙免疫系統,誤認癌腫瘤是正常細胞而不作攻擊,這種被利用的信號就是PD1。免疫治療正是阻斷PD1和PDL1,讓免疫系統能重新識別癌細胞,將其擊斃。

 

問1:免疫治療是新興療法,未經時間考驗,風險很高?

答:免疫方法治療癌症不是新事,其實已有百多年歷史,只是醫學技術不停研發,找到更有效的藥物刺激免疫能力發揮作用而已。

 

 

問2:標靶藥比免疫治療更有針對性,不是更好的選擇嗎?

答:免疫治療與標靶藥是不同療法。免疫治療是針對PD-L1,白血球會將無PD-L1的癌細胞都一併殺掉,抗藥性機會也較低。但啟動免疫系統需時,而且也不是每位病人都同樣有效。而標靶藥是針對基因突變,令癌腫瘤縮細。不過若當中有的癌細胞沒有基因突變,標靶藥就無法消滅它們,這些逃逸的癌細胞仍會繼續分裂增長。故此,兩種療法各有優勝,要按實際情況選取。

 

 

問3:何時使用免疫治療最好?

答:早期癌症,若PD-L1高於50%,免疫治療會比化療效果好。不過,因各病人的病況差異,所以不是每個PD-L1高的病人,都對免疫治療有好的效果。

 

問4:免疫治療是最後才使用的方法嗎?

答:同上一條問題一樣,要視乎病人的狀況,如果癌細胞有基因突變,會先採用標靶藥,沒有基因突變則考慮化療或免疫治療。如果屬晚期癌症,免疫系統受到抑壓難以刺激,免疫治療難以取得好成果。

 

 

問5:免疫治療比標靶藥有更多副作用?

答:免疫治療的副作用有疲累、出皮疹,少數人或會出現甲狀腺異常、腎和肝發炎等較嚴為重副作用。而標靶藥副作用有腸胃不適、皮膚變乾、出暗瘡。目前發現免疫治療副作用普遍比化療為少,要密切監察並及早發現處理較嚴重副作用,就能減底對病人造成傷害。

 

 

問6:什麼癌症都可應用免疫治療嗎?

答:理論上「是」。但成效卻受眾多因素影響,例如病情階段、病人的身體狀況、癌症的種類等等。所以治療效果因人而異。

 

 

問7:免疫治療很貴嗎?

答:免疫療法的療程需時約6個月、1年及2年不等,視乎病人情況。一般每2星期或4星期做一次,每次費用數萬港元。

 

 

患上頭頸癌,不要灰心!請立即聯絡香港耳鼻喉頭頸外科中心,由我們的耳鼻喉專科醫生為你詳細診治(電話3100 0555)。

 

 

資料來源:

香港耳鼻喉專科

耳鼻喉頭頸外科中心

提供耳鼻喉科服務、頭及頸外科服務

聽力及言語治療、驗配助聽器服務

人工耳蝸植入、睡眠障礙治療

面部整形治療、醫學美容服務

https://www.hkentspecialist.hk

淺談頭頸癌 — 風險因素、症狀、預防及治療

除了鼻咽癌,頭頸癌包含咽喉部、喉嚨、嘴唇、舌頭、口腔、鼻腔、口水腺等等的癌症。香港每年約有千宗頭頸癌新症。 半數病例在65歲或以上被確診。男女發病率約2:1。

 

 

患上頭頸癌的風險因素包括哪些?

  • 頭頸癌的風險因素包括遺傳因素、病毒感染、生活習慣,還有職業性接觸。例如遺傳性疾病「凡科尼貧血症」(Fanconi Anaemia),患者在生命早期出現癌前病變和癌症的風險甚大,曾有兩姊妹同在三十歲前同患食道癌和淋巴癌,確診後短短兩年就相繼去世。又如鼻咽癌,中國人血統患病機率遠超白種人,這也是遺傳因素。
  • 病毒感染,例如致癌類型的HPV(人類乳頭瘤病毒),特別是HPV16型,它是扁桃體、舌根和口咽癌的一大風險因素。
  • 個人生活習慣,例如吸煙酗酒,也是頭頸癌的兩大重要風險因素,尤其是口腔、下嚥和聲門的癌腫。
  • 職業性接觸方面,例如工業上接觸木粉、鎳粉或甲醛增加患上副鼻竇、鼻腔、鼻咽等癌症風險。石棉和合成纖維則跟聲門癌有關。所以,從事建築、金屬、紡織、陶瓷、伐木和食品行業的人士比一般人增加患頭頸癌的風險。

 

 

頭頸癌的症狀有哪些?

視乎癌腫原發部位症狀有所不同,症狀大致如下:

  • 鼻竇或鼻咽:流鼻血,單側聽力損失
  • 口腔或舌頭:潰瘍久久未癒、白斑病、牙齦出血
  • 扁桃體:單側喉痛或耳痛、口腔出血
  • 喉部:聲音嘶啞,咳血,呼吸困難
  • 下嚥部:頸部腫脹,吞嚥困難,口水有血
  • 聲門及喉部: 呼吸或說話困難,吞嚥時疼痛或耳朵疼痛
  • 口水腺: 下巴和下頜骨周圍腫脹痛,面部肌肉麻木或面癱。

 

 

如何減低患頭頸癌風險?

  • 不接觸煙草和酒精能減少患頭頸癌風險。
  • 避免口腔感染HPV(人類乳頭瘤病毒),能降低與HPV(人類乳頭瘤病毒)相關的頭頸癌風險。注射HPV疫苗Gardasil 9可預防由HPV 16、18、31、33、45、52和58型引起的口咽癌和其他頭頸癌。
  • 牙科檢查時,牙醫可檢查病人口腔是否有癌症的跡象。

 

 

頭頸癌治療方法有哪些?

頭頸癌的治療包括手術、放射治療、化學治療、標靶治療、免疫治療或綜合治療。治療方案取決於腫瘤類型,發生的位置,癌腫發展的階段,患者年齡和健康狀況。

 

 

如懷疑患病,請立即聯絡香港耳鼻喉頭頸外科中心,由我們的耳鼻喉專科醫生為你詳細診治(電話3100 0555)。

 

 

資料來源:

香港耳鼻喉專科

耳鼻喉頭頸外科中心

提供耳鼻喉科服務、頭及頸外科服務

聽力及言語治療、驗配助聽器服務

人工耳蝸植入、睡眠障礙治療

面部整形治療、醫學美容服務

https://www.hkentspecialist.hk

頸部摸到腫塊,應看哪一科醫生?要做什麼檢查及處理?

"伍小姐無意間摸到自己頸側有一硬塊,被嚇一跳。心想要快快看醫生才行,家人和朋友熱心地各自推介心儀的醫生給她,有腫瘤科、有內科、更有腦神經科。究竟頸部出現腫瘤,應該看什麼醫生呢?"

 

頸部出現腫塊或腫瘤是耳鼻喉科常見的疾病之一,很多人像伍小姐一樣,因偶然地摸到頸部有痛感或完全不痛的腫塊而被嚇住,心怕是癌腫,於是急忙求醫檢查。一般來說,頸部出現的腫塊常常跟頭頸部疾病有關,所以應找耳鼻喉醫生詳細檢查。

 

 

頸部出現腫塊的病因是什麼?

頭頸部是身體重要部份,匯集不同重要器官,導致腫塊的成因可以很多樣,

先天性腫塊有甲狀舌骨囊腫、鰓裂囊腫、皮樣囊腫、畸胎瘤等。因炎症引起的腫塊有淋巴腺炎、唾液腺炎、結核菌感染、深頸部感染等。也有各種良性或惡性的頭頸腫瘤,如惡性癌腫瘤,如淋巴瘤、肉瘤、甲狀腺癌、唾液腺癌,轉移自鼻咽癌、喉癌、下咽癌、口腔癌之頸部轉移淋巴結,也可出現在胸腔和腹腔內的癌轉移至頭頸部。而良性腫瘤則有血管瘤、唾液腺腫瘤、淋巴管瘤、神經纖維瘤、神經鞘瘤等。

 

 

頸部腫塊要做什麼檢查?

醫生會詳細詢問病歷,再針對頸部腫塊,以內窺鏡檢查鼻腔、咽部、喉部,如有需要會用細針抽取頸部腫塊的組織送去做細胞檢查。如果是上消化或呼吸道有可疑部位,會連同頸部腫塊的一同做病理切片檢查。頭頸部電腦斷層CT或MRI檢查也常窺的檢查方式。

 

如果檢查結果顯示頸部腫塊僅為單純的淋巴腺發炎,病人只需口服抗生素就可以。如果腫塊是口水腺疾病或其它良性囊腫,則可考慮手術切除,再將切除組織送去做病理切片檢查,好再確定沒有未被發現的癌細胞。如果檢查顯示為惡性腫瘤,就要針對原發部位再做更詳細的檢查,並制定治療方案。

 

 

雖然大部份的頸部腫瘤是良性淋巴結增生,或因發炎引起的淋巴腺炎,只要處理好炎症便無需太過擔心。不過對於高風險的一群(例如有吸煙和酗酒習慣),或有其它異常症狀(例如出血、發燒、體重無故下降、中耳積水、咽喉疼痛、持續聲音沙啞等),絕不能輕忽視之,永遠都是病向淺中醫,及早診斷,及早治療。

 

 

如懷疑患病,請立即聯絡香港耳鼻喉頭頸外科中心,由我們的耳鼻喉專科醫生為你詳細診治(電話3100 0555)。

 

 

資料來源:

香港耳鼻喉專科

耳鼻喉頭頸外科中心

提供耳鼻喉科服務、頭及頸外科服務

聽力及言語治療、驗配助聽器服務

人工耳蝸植入、睡眠障礙治療

面部整形治療、醫學美容服務

https://www.hkentspecialist.hk

註: 本站無論中文繁體,中文簡體和英文內容所提及的疾病和治療方法僅供讀者參考,並不代表本站推薦該種療法,亦不能代替專業醫生診治,讀者如有需要,應該尋求專業醫生意見或聯絡香港耳鼻喉專科。

另所有文章內使用的人名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