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耳鼻喉頭頸外科中心

香港耳鼻喉頭頸外科中心

九龍尖沙咀漢口道4-6號
騏生商業中心5樓02室
(近九龍酒店)
電話: (852) 3100 0555
傳真: (852) 3100 0556

耳鼻喉專科周振權醫生

耳朵為何會發霉?霉菌入耳會損害聽力嗎?

"幾天前開始覺得耳朵悶悶的,好似有一層隔膜擋著耳朵,而且感到痕癢。心想可能是耳垢阻塞,於是用棉花棒挖耳。但幾天過去,情況沒好轉,除了痕癢還感到耳痛。用手指輕輕拭一下耳朵,發覺有些黏手的液體從耳道流出,大驚之下立立即求診耳鼻喉科專科醫生,結果是我的耳朵發霉….。" — 方小姐自述

 

 

大家也許會很奇怪耳朵也會發霉嗎?究竟是什麼回事?耳鼻喉科專科醫生指出,耳朵發霉是常見病例,外耳道炎病例中就有3成是由霉菌引起的。霉菌引起的不適程度會較細菌感染為輕,因而病情容易延誤,損害聽力。

 

 

耳朵為什麼會發霉?

霉菌是真菌類別,跟其他的微生物一樣,存在於四周圍的環境裏。香港天氣温暖潮濕,春夏兩季更是潮濕多雨,整天濕漉漉,這種天氣正是霉菌最喜歡的。我們的耳道處於這樣潮濕的環境下,只要有霉菌走入耳朵,就可在耳道內生長細小的菌菇,令耳道發霉誘發耳炎。

 

 

霉菌如何走入耳道?

本身潮濕溫暖的耳道已合霉菌的胃口,如果再加上一些懷習慣,霉菌就能以此為媒介進入我們的耳道,不想霉菌在耳內繁殖,請留意耳鼻喉醫生下列的建議:

 

  • 耳道不能完全沒有耳垢,因為耳垢是耳朵自然分泌出來保護耳道的物質,如果常常挖耳清除耳垢,就等如將耳道的防護膜徹去,令霉菌有機可乘;
  • 耳道也不能太多耳垢,太多的耳垢會積壓著耳道的皮膚,為霉菌進駐造就有利環境;
  • 耳道不能潮濕,游水或耳仔經常入水的人,要留意保持耳朵清楚乾爽,因為霉菌最喜歡潮濕的環境;
  • 不要挖耳,耳挖隨了容易時刮傷耳道皮膚,增加受霉菌感染的風險。另外,霉菌也可能通過挖耳的工具進入耳道;
  • 控制好濕疹,濕疹會令皮膚分泌大量的分泌物,這會增加霉菌入侵耳道的機會;
  • 保持皮膚的酸鹼度平衡,人體皮膚上存在著各種的微生物,正常情況下是互為平衡,不過當酸度失衡,某些霉菌就特別容易滋生,例如耳仔入水就會影響到耳道皮膚的酸鹼度,令霉菌有機可乘。

 

 

耳朵發霉有什麼症狀?對聽力有什麼影響?

通常會感到耳朵痕癢、耳悶,繼而耳痛、耳道流出黏液,另有些患者會頭暈、耳廓腫脹等情況。如果霉菌發展迅速,可以在發病幾天內就侵蝕患者的耳膜,對於長期病患者,由於本身的抵抗低,或長期服用抗生素,霉菌對這類病人的傷害就更大,可以侵蝕他們耳內的軟組織,不單影響聽力受損,嚴重的還影響面部神經而併發面癱。

 

 

耳朵發霉如何治療?

治療霉菌感染,首要先清除耳內的菌絲和菌菇,然後再用抗真菌藥物,才能徹底消滅耳內的霉菌。要是已傷及耳膜或面部神經,就需要在消除霉菌後再為病人進行修補耳膜和其他治療。

 

 

由此可見,霉菌的刹傷力不容小覷,它可在短時間內傷及耳膜和中耳,導致聽力受損。若感耳朵不適,聽力下降,不要自行胡亂用藥,請聯絡香港耳鼻喉專科協助。電話: 3100 0555

 

 

資料來源:

香港耳鼻喉專科

提供耳鼻喉科服務、頭及頸外科服務

聽力及言語治療、驗配助聽器服務

人工耳蝸植入、睡眠障礙治療

面部整形治療、醫學美容服務

https://www.hkentspecialist.hk

預防吸入性肺炎 – 5個強化吞嚥功能運動!

肺炎是長者常見的住院原因,對於患有慢性疾病的長者而言,其死亡率竟高達50%以上。而吸入性肺炎初期症狀不明顯,容易被人忽略。此種肺炎是由多種細菌引起,對於患有多種慢性疾病或抵抗力低的人士特別容易患上,因此,對吸入性肺炎有多點知識,及早預防對所有人都有幫助。

 

 

避免因進食誤吸而出現吸入性肺炎,最好的預防方法是及早鍛鍊吞嚥功能,只要透過下列幾個強化吞嚥功能運動,就可以提升吞嚥能力。

 

 

5個強化吞嚥肌肉,改善吞嚥功能的運動:

 

  1. 飲一小口水,然後慢慢吞,吞嚥時喉核會向上提,正常吞嚥動作只需半秒,此時卻要盡量保持喉核上提的狀態去到10-20秒。

 

  1. 用手掌虎口位按著自己的額頭,然後頭用力向前頃,跟手掌做鬥力,此時可鍛鍊到頸部倆側的肌肉。

 

  1. 唱歌,特別是唱一些高音的歌曲,因為當要發唱高時,喉核會上向提,吞嚥功能相關的肌肉從而得到鍛鍊。有些人一到高音就發不出聲,但即使真的發不到高音也沒關係,唱高音歌仍能鍛鍊到肌肉。

 

  1. 吹氣球或吹卷子的動作,亦有助訓練喉頸的肌肉,令其強化。

 

  1. 對著鏡子列齒笑,發出”伊”,此時喉嚨倆側的肌肉會拉緊。重覆做這動作就可以通過拉緊放鬆來鍛鍊喉嚨肌肉。

 

  1. 因為胃酸倒流而傷害到喉嚨,令到喉嚨附近的軟組織發炎而變得敏感,此時當飲水或吞較硬的食物時,就會引發嚴重的咳嗽。處理的方法是治療胃酸倒流問題,為發炎的軟組織消炎,同時做上述強化吞嚥功能的訓練。

 

 

已患上吸入性肺炎的人士,下列方法有助舒緩:

  • 小心避免再發生誤吸情況,病人本身和其照顧者要學習吞嚥和餵食技巧。
  • 若病人需臥床,每隔1-2小時要幫他轉身。進食前1小時或進食後2小時拍痰。
  • 保持鼻腔、口腔的清潔,避免有分泌物積存。
  • 咳痰功能不佳的病人,要飲足夠的水,需要時可服用醫生處方的袪痰藥,有助將痰排出,減少細菌積聚。
  • 無法自我咳痰的病人,則需要定時拍痰或抽痰。(這需要專業醫護人員協助)

 

 

 

嚴重吞嚥障礙的病人,請詢問專業的耳鼻喉醫生,在醫生的指導下作合適的吞嚥改善訓練。

 

 

我們是香港耳鼻喉專科,提供耳鼻喉科服務、頭及頸外科服務、聽力及言語治療。如你或家人懷疑患上吞嚥問題,請即聯絡我們協助。電話: 3100 0555

 

 

資料來源:

香港耳鼻喉專科

提供耳鼻喉科服務、頭及頸外科服務

聽力及言語治療、驗配助聽器服務

人工耳蝸植入、睡眠障礙治療

面部整形治療、醫學美容服務

https://www.hkentspecialist.hk

吞嚥功能衰退的人士 – 飲食需要留意什麼?

吞嚥功能衰退的人士,無論飲水或進食都特別容易嗆到,水或食物誤進氣管而誘發連串咳嗽,甚致變成吸入性肺炎。因此,對於吞嚥有障礙的人士,接受吞嚥訓練來改善問題十分重要,另外,務求儘量避免因嗆到而造成誤吸,在日常的飲食可參考下列建議:

 

 

進食時採正確坐姿

最好是要坐正,頭稍向前傾。這種姿勢有助順利吞嚥。對於無法坐立的病人,例如某些中風病人,可以採用約60度的斜躺方式,然後用毛巾或枕頭墊在病人後頸,令其頭部稍微向前,再用小湯匙以小口方式慢慢。進食後1- 2 小時後再讓病人平躺,避免未消化的食物逆流。如果此時食物經食道逆流到咽喉嗆到,有機會導致吸入性肺炎。所以進食後應繼續保持斜躺約30分鐘後才可讓病人躺下。

 

 

食物烹調以易吞嚥為主

吞嚥功能退化,進食容易嗆到,特別是飲水或進食太乾的的食物,因為水在咽喉流下速度太快,容易誤入氣管。而乾的食物則在咽喉容易卡住而誤入氣管。所以為吞嚥功能不良的病人預備食物時,要以易吞嚥不嗆喉為主要烹調方式,照顧人員宜把食物煮成糊狀,例如,小麥粥、薯溶、濃湯、稠粥等,減少稀薄的流質食物或需要病人費力咀嚼的食物。這對於吞嚥困難的人是最為合適的飲食方式。

 

 

保持口腔潔淨

每次食進後要刷牙,務求保持口腔清潔,減少口腔細菌,同時減低牙周病菌增生。口腔潔淨即使病人不小心嗆到,也能減低導致吸入性肺炎的情況。

 

 

進食時不說話

俗言說"食不言,寢不語",對於有吞嚥障礙的人士來說,進食時不說話特別重要,因為當要吞嚥時,我們的氣管開口會自動關閉,目的是避免食物誤入氣管。但當我們說話時,氣管開口則必須打開才能出聲。因此,若有吞嚥障礙的人邊說話邊進食,就會嗆到而引致口中食物掉進氣管,容易誘發吸入性肺炎。

 

 

若因吞嚥功能衰退致誘發吸入性肺炎,這意味到病人日後無法獨自生活的可能性大增。如果病人因此不能再以進食來吸收身體所需的營養,就必須通過鼻胃管來吸收營養,這樣對於病人或其家人可說是沉重的打擊和長期的負擔。有見及此,在未出現吞嚥問題前就勤做訓練,強化喉嚨和倆側的肌肉是必須的。

 

 

如果你或家人有吞嚥問題,請即聯絡香港耳鼻喉專科,由我們的專業醫護團隊協助你。我們提供耳鼻喉科服務、頭及頸外科服務、聽力及言語治療。電話: 3100 0555

 

 

資料來源:

香港耳鼻喉專科

提供耳鼻喉科服務、頭及頸外科服務

聽力及言語治療、驗配助聽器服務

人工耳蝸植入、睡眠障礙治療

面部整形治療、醫學美容服務

https://www.hkentspecialist.hk

吸入性肺炎究竟是什麼病?有什麼症狀?如何治療吸入性肺炎?

大家也許較少聽到吸入性肺炎這個疾病,但吸入性肺炎正在全球各地不斷增加,因此病而住院的人數也不斷增加。吸入性肺炎究竟是什麼病?它的成因是什麼?有什麼症狀?對身體有何傷害?如何治療吸入性肺炎?下文我們逐一講解。

 

 

什麼是吸入性肺炎?

顧名思義吸入性肺炎不是由疾病引致,而是誤吸導致。患者多因吞嚥功能出現障礙,導致進食時,食物未能完全被進入食道,有少量食物或口水誤吸入氣管,由於身體的反射反應變差而未能將誤入的東西咳出,殘留在肺部的食物連同細菌就會誘發肺部發炎。倘若,誤吸的情況持續,肺部就會反覆發炎,此時患者的身體一般都很差而需要住院,如果患者是長期病患者,會誘發其他併發症而難以醫治及康復。

 

 

吸入性肺炎與一般肺炎有什麼不同?

吸入性肺炎症狀比較慢才會顯現出現。這是因為開始時,通常只會有一點點的食物或分泌物流進肺部。由於只有少量異物進入肺部,所以肺部只會輕微發炎,症狀不會明顯甚致幾乎沒有其他症狀。這就是為什麼有些人得了肺炎自己或身邊的人也不察覺。

 

 

只要患者的吞嚥問題得不到改善,誤入的情況會不斷發生,肺部發炎的狀況也會一直持續。當肺炎反覆發生,患者的抵抗力和體力都會逐漸下降,吸入性肺炎症狀也會明顯。

 

 

吸入性肺炎的症狀有哪些?

  • 進食或飲水後常常嗆到,咳嗽。
  • 咳出呈黃綠色有異味的濃痰。
  • 呼吸急促及困難,感覺胸痛。
  • 發高燒、發冷、嗜睡。
  • 食慾不振、噁心、嘔吐。
  • 神智不清、休克

 

 

誰容易患上吸入性肺炎?

年長者因吞嚥功能逐漸衰退、中風等腦神經疾病、喉癌患者、食道病變或食道癌患者、處於昏迷的病人,他們都可能出現吞嚥反射性失調,造成異物嗆入或吸入氣管。另外,插鼻胃管的病人,也有機會發生吸入性肺炎,同樣不能掉以輕心。

 

 

吸入性肺炎的檢查及治療有哪些?

懷疑病人患有吸入性肺炎,醫生會先安排檢查,包括肺X光造影、肺部電腦掃描、驗痰或氣管內視鏡等。一旦確診屬吸入性肺炎,就要立即使用抗生素治療。如果檢查發現病人的氣管及支氣管內有異物,應考慮用內視鏡取出。至於嚴重的吸入性肺炎病人,或需要插喉協助呼吸。

 

 

為了減低病人誤吸的風險,醫生會安排病人接受言語治療師評估,只要情況許可,患有吞嚥困難的病人都需要進行吞嚥改善訓練,藉此加強吞嚥相關的肌肉組織,。另外病人在睡眠時要枕頭墊高頭部,目的是減少夜間睡著時發生胃酸或食物倒流入氣管的風險。

 

 

因老化或其他疾病而無法正常吞嚥,會導致患者營養不足,抵抗力下降、體力衰退、肌肉委縮,因誤吸而發生吸入性肺炎,一連串的惡性循環都跟吞嚥功能衰退有密切關係。若發現自己或家人有吞嚥困難,請即聯絡香港耳鼻喉專科協助。我們提供耳鼻喉科服務、頭及頸外科服務、聽力及言語治療

 

 

資料來源:

香港耳鼻喉專科

提供耳鼻喉科服務、頭及頸外科服務

聽力及言語治療、驗配助聽器服務

人工耳蝸植入、睡眠障礙治療

面部整形治療、醫學美容服務

https://www.hkentspecialist.hk

飲水或進食時經常嗆到 – 小心是吞嚥力衰退惹的禍!

"爸爸每次飲水或進食總會嗆到而不停咳嗽,為此媽媽總會對爸爸嘮叨 ‘你小心點好不好!慢慢食啦!為什麼次次都這樣喉急,慢點不行嗎?’ 對於媽媽的指責,爸爸總是很不服氣地說自己沒有喉急,如是者兩人又吵起嘴來….。" — 小黃

 

 

隨著人口老化,像小黃爸爸的情況,每次飲水或進食總會出現嗆到的人士越來越多,當中尤以長者最常見。他們之所以常常在飲水或進食時嗆到,並非進食過急,真正的原因其實是吞嚥功能衰退。本來應該送入食道的水和食物,卻誤入了氣管和肺部,進而引發吸入性肺炎。倘若發炎的症狀持續,嚴重可致死亡。

 

 

不要以為吞嚥障礙是年長者專利,其實不同年齡層的人士都有可能有不同程度的吞嚥問題,那麼吞嚥功能衰退的過程是怎樣的?吞嚥功能衰退有什麼症狀呢?

 

(1) 喉嚨感覺卡卡的

除著吞嚥相關的肌肉弱化,首先出現的情況是感到喉嚨有很多口水卡著,喉部總是不清爽,此時當要吞嚥時,就會感到喉嚨怪怪的,像有什麼東西卡著似的。隨著喉嚨的感覺越來越遲鈍,即使有口水積在喉嚨也可能沒有什麼症狀了。

 

 

(2) 睡覺時口水倒流入氣管

當我們睡著時,全身的肌肉都會放鬆,身體會進入在無意識的狀態,此時即使有異物跑入氣管也難以察覺。當吞嚥功能弱化,睡覺時口水就會慢慢流入氣管。久而久之,患者晚上睡覺時就會開始咳嗽。

 

 

(3)胃酸倒流入氣管

另外,年長者一般腸胃機能比較差,容易出現食物或胃酸倒流,尤其在睡覺時,倒流的食道容易掉進氣管。要防止食物或胃酸倒流的情況,飯後2小時內不要睡覺,另睡覺時可以用枕頭稍為將長者頭部墊高一點。

 

 

(4) 出現症狀不明顯的肺炎

通過氣管進入肺部的口水會慢慢誘發肺部發炎,由於初期只是輕微發炎,所以肺炎的症狀也不會很明顯,例如不會有發燒或多痰,以至病人本身也不察覺自己得了肺炎。由於肺部反覆發炎,患者體力、抵抗力、體重也會相繼下降。隨著吞嚥問題越來越嚴重,患者就會開始出現咳嗽、發燒、呼吸困難、多痰等症狀。

 

 

(5) 飲食時常嗆到,只因吞嚥功能衰退

吞嚥功衰退到某程度,最常發生的情況是,每當進食或飲水,總會出現氣管誤吸,此時氣管的自我保護機制會發揮作用,通過咳嗽將誤入的東西排出。但有時,患者會以為已吞下嘴裏的所有食物,但食物卻仍殘留在喉嚨,這些殘留的食物會一點點掉進氣管,之後就會出現明顯的飯後嗆咳。

 

 

(6) 誘發嚴重的吸入性肺炎

當患者的身體機能漸差,咳嗽反射也變弱時,即使有異物誤入氣管也不再咳嗽了,誤入的食物殘渣或口水連帶細菌就會停留在肺部,誘發肺部感染變成吸入性肺炎。

 

 

如果你發現家中長者進食時常嗆到,有可能是吞嚥障礙造成,請即聯絡香港耳鼻喉專科協助。電話: 3100 0555 我們提供耳鼻喉科服務、頭及頸外科服務、聽力及言語治療

 

 

資料來源:

香港耳鼻喉專科

提供耳鼻喉科服務、頭及頸外科服務

聽力及言語治療、驗配助聽器服務

人工耳蝸植入、睡眠障礙治療

面部整形治療、醫學美容服務

https://www.hkentspecialist.hk

鼻竇炎對患者影響深遠,如何診斷鼻竇炎?鼻竇炎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上次談完鼻竇炎的成因及症狀,今次我們會談談如何診斷鼻竇炎和鼻竇炎的治療方法。

 

如何診斷鼻竇炎?

耳鼻喉醫生會根據患者的病歷,還有病人的臨床症狀,例如鼻腔是否有膿液、息肉、鼻涕倒流等情況。然後再配合內窺鏡檢查,就可以判斷患者是否患上鼻竇炎,病情到什麼情度。

 

 

鼻竇檢查主要採用下列1或兩種方法。:

 

 

CT電腦斷層掃瞄

這是常用的鼻腔鼻竇檢查方法之一,可詳細地顯示病人的鼻腔、鼻竇、鼻竇黏膜組織或周邊軟組織的病況。。

 

 

鼻鏡檢查

醫生預先在病人鼻腔噴麻醉藥,再利用鼻鏡由病人的鼻孔伸入,觀察病人的鼻甲、鼻道、鼻中膈,再深入檢查病人的咽喉和後側鼻孔的情況。檢查會有小許不適,但只要放鬆身體,不過度緊張,檢查很快便可完成。

 

 

鼻咽纖維內視鏡

醫生同樣會在病人鼻腔噴麻醉藥,然後再將內視鏡由鼻部伸入,內視鏡是一條纖幼長管,儀器前端裝有攝影機,透過管子一直深入病人鼻咽部位,醫生可透過螢幕,清楚看到病人的鼻咽情況,例如鼻竇開口是否有濃液流出,附近組織是否有病變。

 

 

X光檢查

透過X光,可顯示病人的鼻竇區域的發炎情況或異常病變,同時也可以顯示病人的鼻中膈是否彎曲等。

 

 

鼻竇炎的治療方法

上文我們說過,鼻竇炎分為急性和慢性,所以在治療上也有分別,急性鼻竇炎的治療主要以消炎為先。醫生處方抗生素、止痛藥、鼻黏膜收縮劑、類固醇等,病人必須按照醫生的指示使用抗生素,急性約10至3個星期。要是藥物治療效果不佳,醫生會在病人鼻腔取小許組織作細菌培植,再視結果對症下藥。當藥物治療無效而病人出現併發症,例如眼睛或腦部併發症,就需要施以手術治療。

 

 

至於慢性鼻竇炎的治療方法,可經3方面進行

第一: 處方約3至6個星期抗生素減低或抑制鼻竇內的致病細菌,類固醇鼻噴劑減低鼻黏膜充血情況。病人如有鼻息肉或鼻黏膜腫脹完全阻塞鼻竇開口,令鼻竇分泌物不能流出,就要用以手術治療。

 

 

第二: 鼻竇內視鏡手術,利用鼻竇內視鏡切除病變及阻塞鼻竇開口的黏膜或鼻息肉,並將鼻竇的開口擴大,將藏於鼻竇內的帶有細菌的黏液清理,再配合抗生素治理。此手術不會留有疤痕,病人康復也較快。

 

 

第三: 經鼻外鼻竇手術,此手術主要針對那些鼻竇內視鏡手術也無法徹底根除的情況,我們知道鼻竇分為上在眼睛下方的頜竇,在眼睛上方的額竇,在兩眼之間的篩竇和在眼睛後方的蝶竇。醫生按照病人鼻竇病變位置施以手術切口,例如如額竇的切口在眉下,篩竇的切口在眼睛和鼻樑之間,上頜竇則可能在鼻外緣或唇下。

 

 

鼻竇炎對健康影響深遠,如能及早治療可免疾病帶來的莫大痛苦,後繼的手術折騰。如果你和家人需要協助,請即聯絡香港耳鼻喉專科,電話: 3100 0555讓我們的專業醫療人員幫助你,我們提供耳鼻喉科服務、頭及頸外科服務、聽力及言語治療

 

 

資料來源:

香港耳鼻喉專科

提供耳鼻喉科服務、頭及頸外科服務

聽力及言語治療、驗配助聽器服務

人工耳蝸植入、睡眠障礙治療

面部整形治療、醫學美容服務

https://www.hkentspecialist.hk

鼻竇炎帶給患者很大的折磨,鼻竇炎是什麼病?它的成因及症狀有哪些?

"小時候爸爸在紗廠當漂染師父,由於返夜班,工時長,環境差,不久他就患上鼻竇炎,自此爸爸受盡這病的折磨,在我的童年紀憶中,《鼻竇炎》一詞等同可怕疾病的代名詞。時至今天,但凡有相熟的人鼻子不適,我總是很著緊地叮囑對方要小心留意,以免處理不好演變成鼻竇炎。"  — 周麗 自述

 

說鼻竇炎是可怕的疾病一點不假,它雖不會致命,但就帶給患者很大的折磨。如果你試過患重感冒,頭痛、鼻孔塞到實一實、睡不安寧、食之無味,那你大概可以想像到鼻竇炎患者的苦況。因此鼻竇炎絕對會嚴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質素,所以對它有正確的認識,就能好好預防它。

 

 

鼻竇炎是什麼病?

鼻竇炎就是鼻竇發炎,可分急性和慢性鼻竇炎。鼻竇位於鼻腔後上方及兩側,貼近眼睛和鼻咽腔,鼻竇內裏是一個空腔,與鼻腔相通,正常時空氣可以流通暢順。不過,鼻竇一旦受細菌感染而發炎,就會堵塞著鼻竇出囗,鼻竇內細菌或分泌物就無法排出,污染物積存在鼻竇裏面,就演變成鼻竇炎。如果鼻竇炎沒有妥善醫治,或患者反覆患感冒,誘發成慢生鼻竇炎。

 

 

鼻竇炎性質如何劃分?

鼻竇炎可根據病程的長短分為急性或慢性,一般急性鼻竇炎是4星期內,中等急性若4星期至3個月內,而慢性鼻竇炎則鼻竇炎症狀持續3個月以上。

 

 

鼻竇炎的成因有哪些?

引致鼻竇炎的最常見的成因是感冒,得感冒後未能徹底治好,或反覆感冒令鼻竇重覆感染,繼而演變成慢性鼻竇炎。另外鼻敏感會不停刺激鼻黏膜引致長期性鼻炎,鼻息肉、鼻中隔彎曲、鼻黏膜纖毛弱化而令分泌物停滯鼻腔、細菌感染、鼻竇黏膜組織變異等因素,都會造成鼻竇的開囗阻塞,就有可能會引發鼻竇炎。

 

 

鼻竇炎的症狀有哪些?

急性鼻竇炎的症狀主要是鼻塞、鼻涕倒流、流黃濃鼻涕、鼻痛、顏面疼痛、牙痛、頭痛、鼻子惡臭或口臭,還有眼睛周圍脹痛。

慢性鼻竇炎的病人除了上述症狀,嗅覺和味覺也會遲鈍甚致喪失,睡眠時因無法用鼻子正常呼吸而失眠,容易疲勞,喉乾咳嗽,精神無法集中等,這些症狀可持續數月甚致數年。

 

 

要是慢性鼻竇炎繼續惡化,有可能出現嚴重併發症,例如鼻竇黏膜囊腫或膿樣囊腫、骨隨炎;眼眶蜂窩組織炎、淚囊炎、視力衰退;腦膜炎、硬腦膜外膿瘍,以及海綿狀竇栓塞等。

 

 

鼻竇炎對患者影響深遠,如果你有上述症狀,請即聯絡香港耳鼻喉專科,電話: 3100 0555由我們的專業醫生為診治。我們提供耳鼻喉科服務、頭及頸外科服務、聽力及言語治療

 

 

今次談完鼻竇炎的成因及症狀,下次我們會談談如何診斷鼻竇炎和鼻竇炎的治療方法,大家請留意。

 

 

資料來源:

香港耳鼻喉專科

提供耳鼻喉科服務、頭及頸外科服務

聽力及言語治療、驗配助聽器服務

人工耳蝸植入、睡眠障礙治療

面部整形治療、醫學美容服務

https://www.hkentspecialist.hk

在毫無先兆下突然大量流鼻血,該如何預防和治療流鼻血?

“一天的中午,我突然大量流鼻血,這是我從未試過的情況。即使我併命將頭抬起,鼻血仍不斷流出,由於血量太多,我的上衣和裙子都滲透了鮮血,身傍的丈夫和朋友都手足無措,就這樣我被送進醫院去。” – 小燕自述

 

上文我們提過流鼻血的4個常見原因,除了鼻問題引發流鼻血,患者身體若有其他疾病也可能出現流鼻血症狀,例如血小板數量低或患有肝病,凝血功能就障礙;病人若正服用薄血丸,流鼻血的情況也較高;高血壓人士,有的病人不知自己患有高血壓,在毫無先兆下,突然大量流鼻血,上述的小燕正是這情況,她被送入院後,醫生發現她的血壓異常地高,這是導致她大量流鼻血的原因。

 

 

流鼻血急救法

突然流鼻血,很多人都像小燕一樣嚇至手忙腳亂,很自然會抬高頭,希望制止鼻血流出,但這是錯誤的做法,可能會使血液倒流入氣管,造成呼吸困難。流鼻血時可先使用下列的急救方法止血,然後再針對病因從根本上治療病根。

  • 坐正,頭微前傾,用拇指和食指捏住鼻翼兩側,持續壓緊5-7分鐘。
  • 保持冷靜,暫以口慢慢呼吸。
  • 如果口裏有血,要吐出來,避免血腥味引起嘔吐。
  • 在額頭敷冰袋,也可口裡含冰粒,務求令臉部血管收縮,加快止血。
  • 超過15分鐘仍未能止血,要立即求醫。

 

 

如何預防和治療流鼻血?

針對反覆性流鼻血的病人,醫生一般會先用藥物舒緩鼻敏症狀,改善鼻黏膜發炎,病人若按下列步驟配合治療但仍未達效果,就可能要考慮手術治療了。

  • 乾燥天氣時要多飲清水,室內開加濕機,或在鼻腔內塗點滋潤藥膏,減低鼻腔內水份蒸發,舒緩鼻腔乾固不適。
  • 處理鼻敏引發的流鼻血,應避免接觸致敏源,每天以生理鹽水沖洗鼻腔,減鼻腔積存致敏物。強化體能對減輕鼻敏也大有幫助。
  • 使用醫生處方的藥物減輕症狀,病人聽到類固醇就很抗拒,但含有類固醇的鼻噴劑能有效舒緩鼻敏感症狀,對大部分人而言相當安全,但有少數患者使用後,會出現鼻黏膜破損、流鼻血等副作用,若有此情況,應告知醫生。
  • 對鼻黏膜薄及經常流鼻血的病人,醫生會用儀器以低電流電灼鼻腔內的微絲血管,令血管封閉,減少出血機會。若情況嚴重,可採用鼻內動脈或頸動脈結紮手術來減少鼻腔供血。
  • 鼻中隔彎曲可透過鼻中隔矯正手術來糾正問題。
  • 鼻腫瘤導致的流鼻血,可採用微創方式切除鼻腔內的血管瘤。

 

 

流鼻血也可能是鼻咽癌引致,如果經常流鼻血、鼻分泌物或痰內有血絲、鼻塞、鼻有惡臭等疑似鼻咽癌症狀,請立即聯絡香港耳鼻喉專科做詳細檢查。電話: 3100 0555 我們提供耳鼻喉科服務、頭及頸外科服務、聽力及言語治療。

 

 

資料來源:

香港耳鼻喉專科

提供耳鼻喉科服務、頭及頸外科服務

聽力及言語治療、驗配助聽器服務

人工耳蝸植入、睡眠障礙治療

面部整形治療、醫學美容服務

https://www.hkentspecialist.hk

註: 本站無論中文繁體,中文簡體和英文內容所提及的疾病和治療方法僅供讀者參考,並不代表本站推薦該種療法,亦不能代替專業醫生診治,讀者如有需要,應該尋求專業醫生意見或聯絡香港耳鼻喉專科。

另所有文章內使用的人名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