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部出現無痛腫塊,有可能是頸動脈體瘤。它是什麼?如何治療?本文會一一介紹頭頸部腫瘤 — 頸動脈體瘤。
頸動脈體瘤是什麼?
頸動脈體瘤 (Carotid Body Tumor,CBT),是一種出現在頸總動脈分叉處的副神經節瘤,由於頸動脈體位於頸動脈三角區內,並含有大量副神經節細胞,是人體頭頸部的化學感受器,因此頸動脈體瘤又被稱為化學感受器腫瘤。頸動脈體瘤質地中等,細胞核較小有完整包膜,棕紅色呈圓形或橢圓形。該腫瘤生長十分緩慢,多是良性,但也有轉變成惡性腫瘤的可能。這種病沒有特定的年齡層或性別區分,但病例顯示,發病階段多集中在30-50歲之間。
頸動脈體瘤的症狀有哪些?
頸動脈體瘤因受頸動脈鞘膜的限制,所以會向上方生長,當腫瘤仍細時,可以無任何症狀。但隨著腫瘤逐漸增大,患者頸部會出現無痛的腫塊。再視乎腫瘤的生長速度及伸展的方向,一般在腫塊出現後數月或數年內,開始感到明顯的症狀,比如:
- 局部壓迫感。
- 咽壁軟組織較為薄弱,腫瘤向咽腔擠壓,咽喉有異物感和吞咽困難。
- 腫瘤漸向上生長,侵蝕迷走神經、舌咽神經和交感神經,飲水時常嗆咳、聲音嘶啞、舌肌萎縮、暈眩、耳鳴、視力模糊、抽搐,甚致出現突發性意識喪失。
- 腫瘤有豐富血管供血,腫瘤有脈搏跳動、震顫及聽到血管雜音。
頸動脈腫瘤如何診斷?
- 問診及觸診:由於咽旁和頸部腫塊的種類繁多,尤其出現在相同部位就更難區分,所以要準確判斷頸動脈腫瘤並不容易。經驗豐富又細心的耳鼻喉醫生,會想到頸動脈腫瘤發展緩慢、無痛,發生在頸動脈三角區內等特點,檢查腫塊時發現搏動反應,可左右移動但不能上下移動,就會想到頸動脈體瘤的可能性。
- 頸部超聲波檢查:能顯示頸動脈是否被腫瘤包裹,腫瘤有供血小動脈分支進入腫塊,有豐富血管。
- 頸部CT或MRI:可顯示腫瘤與頸動脈的關係,判斷腫瘤是否包繞著頸總、頸內及頸外動脈。
- 頸動脈造影:造影如發現頸總動脈分叉增寬,頸內與頸外動脈移位,已可確診。
- 穿刺細胞檢查:由於頸動脈腫瘤位置較深,容易出血,較難判斷是否確診,所以較少採用。
頸動脈腫瘤如何治療?
採用動脈膜下腫瘤切除術,放射治療及栓塞治療(是指將某種物質通過導管注入血管內而使之阻塞以達預期治療目的的技術)。因腫瘤具有豐富的血供,而且與頸動脈、靜脈及神經緊密相鄰,手術屬高難度。若腫瘤與頸動脈黏連,或包繞頸動脈,則需將腫瘤連同部分頸動脈一併切除。
如發現頭頸部出現無名腫塊,不要怕,請立即聯絡香港耳鼻喉專科診所,由我們的耳鼻喉專科醫生為你詳細診治。
資料來源:
香港耳鼻喉專科
提供耳鼻喉科服務、頭及頸外科服務
聽力及言語治療、驗配助聽器服務
人工耳蝸植入、睡眠障礙治療
面部整形治療、醫學美容服務
https://www.hkentspecialist.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