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耳鼻喉頭頸外科中心

香港耳鼻喉頭頸外科中心

九龍尖沙咀漢口道4-6號
騏生商業中心5樓02室
(近九龍酒店)
電話: (852) 3100 0555
傳真: (852) 3100 0556

耳鼻喉專科周振權醫生

外鼻鱗狀細胞癌 — 從病例到治療的全面解析

 

「60歲的王先生,長期從事戶外建築工作,近半年發現鼻尖長了一個黃豆大小的紅色腫塊,表面粗糙,偶爾出血。起初以為是普通暗瘡,但腫塊逐漸增大並形成潰瘍,伴隨疼痛和結痂。就醫後經病理檢查確診為「外鼻鱗狀細胞癌」。這跟王先生長期在強烈陽光下工作有關,最終王先生接受了手術切除,同時配合放療來控制病情。這個病例提醒大家,鼻部出現異常需重視。」

 

 

外鼻鱗狀細胞癌是什麼?

外鼻鱗狀細胞癌是一種發生在鼻部皮膚的惡性腫瘤,起源於表皮最外層的鱗狀細胞,較基底細胞癌少見。常見誘因包括長期紫外線照射、免疫抑制或化學物質接觸等。與其他部位相比,鼻部皮膚較薄且血管豐富,腫瘤可能更快侵犯深層組織,需早期治療。

 

 

外鼻鱗狀細胞癌有什麼症狀?

外鼻鱗狀細胞癌的初期症狀,常呈小疣狀腫物或皮膚淺表潰瘍,邊緣不齊。潰瘍部位逐漸發展成難以癒合,菜花樣或火山口樣的潰瘍。病變部位長有紅色肉芽,觸碰易出血,有明顯疼痛感。鱗狀細胞癌發展較快,常向耳前、下頜下淋巴結轉移。如果外鼻皮膚出現潰瘍,經藥物治療2周仍無效,應警剔惡變的可能,盡早就醫。

 

 

什麼誘發外鼻鱗狀細胞癌?

長期紫外線照射是主要誘因;慢性炎症刺激,如長期鼻部濕疹、燒傷瘢痕或放射性皮炎;免疫抑制人群,如器官移植患者或HIV感染者免疫力低下,較易患病。

 

 

外鼻鱗狀細胞癌如何診斷?

  • 病理活檢:可明確診斷。
  • CT或MRI檢查:判斷腫瘤是否侵犯鼻骨、鼻竇或淋巴結。
  • PET-CT檢查:特別對晚期患者,檢查全身有無轉移。

 

 

外鼻鱗狀細胞癌如何治療?

治療方案視乎腫瘤分期、位置和患者健康狀況。

  • 手術治療:手術徹底切除是首選。對於晚期腫瘤,需擴大切除並重建鼻部外觀。
  • 放射治療:適用於無法手術者或術後輔助治療。
  • 局部化療藥膏:用於極早期表淺病變。
  • 免疫治療:如PD-1抑制劑,針對晚期或轉移性患者,激活免疫系統攻擊癌細胞。
  • 綜合治療:晚期患者常需手術,放療,化療綜合配合。

 

 

外鼻鱗狀細胞癌雖屬惡性,但早期發現治癒率極高。若發現鼻部不明腫塊、潰瘍或顏色改變,請立即聯絡香港耳鼻喉頭頸外科中心,由我們的耳鼻喉專科醫生為你詳細診治(電話3100 0555)。

 

 

資料來源:

香港耳鼻喉專科

耳鼻喉頭頸外科中心

提供耳鼻喉科服務、頭及頸外科服務

聽力及言語治療、驗配助聽器服務

人工耳蝸植入、睡眠障礙治療

https://www.hkentspecialist.hk

外鼻惡性黑色瘤是怎樣的鼻部癌症?如何分別鼻腔黑瘤與普通鼻炎?

 

「58歲的顏先生,半年前發現鼻尖有一顆“黑痣”並逐漸增大,顏色深淺不一,邊緣不規則。起初以為是普通黑痣,但黑痣表面開始破潰出血,並伴隨輕微鼻塞。在家人勸告後求診,由於黑痣周圍皮膚已潰瘍,判斷該黑痣極大機會是惡性病變,於是安排活檢並連隨進行根治性手術,術後病理檢查確診為「外鼻惡性黑色素瘤」,一種較少見的外鼻皮膚癌。」

 

 

外鼻惡性黑色瘤是什麼?

外鼻惡性黑色素瘤是發生在鼻部皮膚或鼻腔黏膜的惡性腫瘤,屬黑色素細胞癌變。對比普通色素痣和惡性黑色素瘤,良性色素痣,顏色均勻、邊緣清晰。但惡性黑色素瘤的顏色混雜,如黑、棕或藍,形狀不對稱、快速增大。儘管發病率不高,但惡性程度高、易轉移,早期發現至關重要。

 

 

外鼻惡性黑色瘤的症狀有哪些?

外鼻惡性黑色素瘤的症狀因腫瘤位置不同(外鼻或鼻腔)而有所差異:

 

外鼻

  • 皮膚病變:鼻尖、鼻翼等異常色素斑塊,顏色不均勻,以黑、棕或紅混合,黑痣邊緣模糊。
  • 破潰與出血:斑塊表面易破損,輕微觸碰即出血。
  • 腫塊形成:腫瘤逐漸隆起,可能伴隨瘙癢或刺痛。

 

鼻腔黏膜惡性黑瘤

原發於鼻腔的惡性黑瘤多發生在鼻中隔、中鼻甲或下鼻甲,症狀包括:

  • 單側鼻塞:約70%患者以鼻塞為首發症狀,2周內進行性加重,普通抗炎藥無效。
  • 反復鼻出血:80%以上患者出現持續2周的涕中帶血,血液呈暗紅色或黑色,有臭味。
  • 嗅覺減退:腫瘤阻塞嗅區黏膜時,出現單側嗅覺下降。
  • 視力障礙:腫瘤侵犯眼眶可導致複視、眼球突出(發生率約12%)。
  • 頸部腫塊: 15%~20%患者有同側頸淋巴結轉移。

 

 

如何分別鼻腔黑瘤與普通鼻炎?

症狀:    鼻腔惡性黑色素瘤                  —  普通鼻炎/鼻竇炎

鼻塞:    單側、持續性、藥物無效       —  雙側、間歇性、抗炎藥可緩解

鼻出血:反復涕中帶血,顏色深           —  偶發,量少,擤鼻涕過度導致

分泌物:黑色/血性,腐臭味                  —  透明/黃膿涕,無特殊氣味

疼痛:    面頰深部鈍痛,放射至頭部    —  鼻根部脹痛,擤鼻後加重

 

 

外鼻惡性黑色瘤的病因是什麼?

目前病因尚未完全明確,但紫外線照射、遺傳、外傷及內分泌等因素會增加患惡性黑色瘤風險。

 

 

外鼻惡性黑色瘤的診斷方法?

病理活檢:對於惡性黑色瘤一般不作切取或活檢,因活檢容易引起癌細胞快速擴散的可能。但如上述顏先生的病例,腫瘤已潰瘍,則可切除活檢,一旦確診盡快進行根治性手術。

  • CT/MRI檢查:判斷腫瘤是否侵犯鼻骨或周圍組織。
  • PET-CT:排查全身轉移(如肺、肝、腦)。

 

 

外鼻惡性黑色瘤如何治療?

  • 手術切除:擴大切除腫瘤,保證周圍安全邊緣,通常需2~3釐米。
  • 頸淋巴清掃術:已侵犯頸淋巴結
  • 鼻形修復:針對鼻腔變形而進行復修。
  • 放射治療:針對手術可能殘留癌細胞或淋巴結轉移。
  • 免疫治療:PD-1抑制劑激活免疫系統殺滅癌細胞。
  • 晚期患者:雖然惡性黑色瘤對化療和放療均不敏感,但化療聯合免疫治療仍能制病情,舒緩晚期患者症狀。

 

 

如出現單側鼻塞、反復血涕超過2周,務必儘早就診。勿自行使用祛痣藥水處理鼻腔腫物,這可能刺激腫瘤擴散。有任何耳鼻喉問題,請立即聯絡香港耳鼻喉頭頸外科中心,由我們的耳鼻喉專科醫生為你詳細診治(電話3100 0555)。

 

 

資料來源:

香港耳鼻喉專科

耳鼻喉頭頸外科中心

提供耳鼻喉科服務、頭及頸外科服務

聽力及言語治療、驗配助聽器服務

人工耳蝸植入、睡眠障礙治療

https://www.hkentspecialist.hk

經常日曬,要警剔患「外鼻基底細胞癌」的風險!

 

「65歲的張先生,自退休後喜歡戶外釣魚活動。近半年,他發現鼻樑上長了一粒小痘痘,不痛不癢,但逐漸增大並形成潰瘍,表面結痂後反復出血。他以為是皮膚發炎,自行塗藥無效後就醫。結果確診為「外鼻基底細胞癌」,隨後通過手術切除腫瘤,目前恢復良好,要定期覆診。」

 

 

外鼻基底細胞癌是什麼?

這是一種起源於皮膚基底細胞的惡性腫瘤,也是常見的皮膚癌類型之一。好發於陽光暴露部位,外鼻部位特別是鼻樑或鼻翼是常見發病區域。外鼻基底細胞癌生長緩慢,極少出現癌細胞轉移,但可侵犯周圍組織如軟骨或骨骼。它的外觀多樣,早期易與普通皮膚問題混淆。

 

 

外鼻基底細胞癌症狀有哪些?

早期症狀通常較為輕微,容易被忽略。當腫瘤逐漸增大並侵犯周圍組織,或沿著骨膜、軟骨膜潛行擴散時,會引起嚴重症狀。晚期外鼻基底細胞癌的擴散不僅影響外觀,也導致功能喪失和增加治療難度。早期和晚期症狀如下:

 

 

早期症狀

  • 皮膚隆起或凹陷:腫瘤呈現一個細小有光澤的小結節。
  • 潰瘍與結痂:腫瘤中央潰爛形成“火山口”樣傷口,反復結痂脫落並有少量出血。
  • 皮膚色素:皮膚色素沉著,呈棕色或藍色,與惡性黑瘤相似。
  • 疼痛或瘙癢:部分患者會有輕微不適,但大多無痛。
  • 鼻部變形:腫瘤繼續擴散,可破壞鼻、頰及上唇軟組織。

 

 

晚期症狀

  • 鼻部變形:外鼻基底細胞癌具有局部侵襲性,晚期時可沿著鼻部的骨膜或軟骨膜潛行擴散,深入鼻部結構,甚至侵犯鼻中隔、鼻翼軟骨或上頜骨等,導致鼻部變形、鼻樑塌陷、鼻翼不對稱等。
  • 損害視力:腫瘤若侵犯鼻竇、眼眶或顱底,導致眼球突出、視力下降、頭痛、神經功能障礙。
  • 潰瘍病變擴大:皮膚潰瘍面積顯著增大,形成深層潰瘍,邊緣不規則,伴隨出血、感染而散發異味。
  • 疼痛加劇:腫瘤侵犯深層組織時會持續疼痛,尤其是夜間疼痛加劇。
  • 鼻塞加重:腫瘤可阻塞鼻腔,影響呼吸。

 

 

外鼻基底細胞癌病因是什麼?

長期紫外線(UV)暴露是基底細胞癌病的最大風險因素。紫外線會損傷皮膚細胞DNA,導致癌變。應減少紫外線照射,尤期膚色較淺人士、長期戶外工作者、中老年人、服用免疫抑制藥物人士、有皮膚癌家族史人士等,更要小心防曬。

 

 

外鼻基底細胞癌如何治療?

根據腫瘤大小、位置和患者健康狀況,制定治療方案:

  • 手術切除:莫氏顯微手術(Mohs Surgery),逐層切除並即時顯微鏡檢查,最大限度保留正常組織,適合鼻部等美觀敏感區域。
  • 放射治療:適用於無法手術的老年患者或特殊部位腫瘤。
  • 局部藥物治療:適用於表淺型早期腫瘤。
  • 免疫治療:PD-1抑制劑等新型療法正在臨床試驗中。

 

外鼻基底細胞癌雖屬低度惡性,但忽視治療可能造成毀容或功能損害。若發現鼻部異常皮損,請儘早諮詢醫生。

 

 

有任何耳鼻喉問題,請立即聯絡香港耳鼻喉頭頸外科中心,由我們的耳鼻喉專科醫生為你詳細診治(電話3100 0555)。

 

 

資料來源:

香港耳鼻喉專科

耳鼻喉頭頸外科中心

提供耳鼻喉科服務、頭及頸外科服務

聽力及言語治療、驗配助聽器服務

人工耳蝸植入、睡眠障礙治療

https://www.hkentspecialist.hk

頭頸癌治療新突破及防治關鍵

頭頸癌泛指發生於頭頸部位的惡性腫瘤,涵蓋口腔、鼻咽、喉部、唾液腺等多個區域,依據原發部位不同而有不同名稱,例如:口腔癌、鼻咽癌、口咽癌、下咽癌、喉癌、唾液腺癌、鼻竇癌、唇癌、舌癌、口腔黏膜癌等等。香港每年新增近千宗病例,其高發和複雜性凸顯了對疾病深入認識的重要性。本文除探討治療頭頸癌新趨勢外,也會從風險因素、症狀辨識,講解頭頸癌預防策略及防治關鍵。

 

 

治療頭頸癌新趨勢:從傳統療法到精準醫療

頭頸癌治療需依腫瘤位置、分期及患者狀況制定個性化方案,近年療法持續革新:

  • 手術與放化療:早期患者以手術切除為主,中晚期則合併放療與化療。傳統鉑類化療雖有效,但副作用如黏膜炎、骨髓抑制較明顯。

 

  • 標靶與免疫治療:標靶藥物:針對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抑制腫瘤生長,常用於復發性病例。

 

  • 免疫療法:PD-1抑制劑(如Pembrolizumab)透過激活T細胞攻擊癌細胞,被列為晚期頭頸癌一線用藥。臨床數據顯示,免疫治療的48個月存活率較標靶藥物高出3倍,且副作用較低。

 

  • HPV陽性患者的治療優勢:HPV陽性口咽癌患者預後顯著優於陰性者,治癒率更高。目前研究正探索對此類患者減少放療強度,以降低長期副作用。

 

 

香港治療現況與展望

香港現行指引將免疫治療用於轉移性或鉑類治療失敗的晚期患者。儘管費用高昂(與標靶治療相近),但其延長存活期的顯著效果為患者帶來新希望。未來,隨著基因檢測與個體化醫療的發展,頭頸癌治療將更趨精準,提升生活品質與治癒率。

 

 

頭頸癌雖兇險,但透過遠離致癌風險、關注身體異常信號,應用現代醫療技術,病人仍能更好應對疾病。從疫苗接種到免疫治療,醫學發展正逐步改寫頭頸癌的治療格局,為病人點亮生命曙光。

 

風險因素:遠離致癌誘因

頭頸癌的發生與多重風險因素密切相關,了解並避開這些危險因子是預防的第一步:

 

  • 遺傳與種族:遺傳性疾病如範可尼貧血症可能增加早期癌變風險;亞洲人種(尤其華人)因EB病毒高感染率,鼻咽癌發病率顯著高於其他族群。

 

  • HPV感染:人類乳頭瘤病毒(HPV)16型是口咽癌的主要致癌病毒,感染途徑多為性接觸。接種HPV疫苗可大幅降低相關癌症風險。

 

  • 煙酒與檳榔:吸煙與過量飲酒是口腔癌、喉癌的兩大元兇,兩者協同作用更使風險倍增。東南亞地區盛行咀嚼檳榔,亦與口腔癌高度相關。

 

  • 職業因素:長期接觸木粉、鎳粉、甲醛或石棉等有害物質,可能增加鼻竇癌、聲門癌風險,常見於伐木、紡織、建築等行業從業者。

 

 

症狀警訊:早期發現的關鍵

頭頸癌症狀因腫瘤位置而異,以下為常見警示信號:

  • 鼻咽與鼻竇:單側鼻塞、反覆流鼻血、聽力下降。
  • 口腔與舌部:超過兩週未癒的潰瘍、白斑、牙齦異常出血。
  • 喉部與聲門:聲音沙啞持續逾兩週、吞嚥疼痛、呼吸困難。
  • 下咽與頸部:頸部腫塊、吞嚥困難、唾液帶血。
  • 唾液腺:面部腫脹、肌肉麻木或持續性疼痛。

若出現上述症狀,應立即就醫檢查,切勿誤認為一般炎症而延誤治療。

 

 

預防策略:降低罹癌風險

  • 戒煙酒與檳榔:戒煙、限酒及停止嚼檳榔,可降低60%以上頭頸癌風險。
  • 接種HPV疫苗:美國FDA已批准「九價HPV疫苗」用於9至45歲族群,預防HPV相關口咽癌。
  • 定期口腔檢查:頭頸癌雖無標準篩檢項目,但牙醫可透過常規檢查早期發現口腔病變。
  • 職業防護:高風險行業工作者需配戴防護裝備,減少吸入有害粉塵。

 

 

如有任何耳鼻喉問題,請立即聯絡香港耳鼻喉頭頸外科中心,由我們的耳鼻喉專科醫生為你詳細診治(電話3100 0555)。

 

 

資料來源:

香港耳鼻喉專科

耳鼻喉頭頸外科中心

提供耳鼻喉科服務、頭及頸外科服務

聽力及言語治療、驗配助聽器服務

人工耳蝸植入、睡眠障礙治療

https://www.hkentspecialist.hk

聲帶疾病:從白斑到惡性腫瘤的嚴重威脅

 

在聲帶疾病的範疇中,除了常見的發炎、結節和息肉外,還有一些更為嚴重的疾病,如聲帶白斑、惡性腫瘤、萎縮和麻痺等。這些疾病不僅會影響聲音質量,還可能對生命造成威脅。本文將深入探討這些嚴重聲帶疾病的成因、症狀及治療方法,並強調早期診斷與治療的重要性。

 

 

聲帶白斑:惡性轉化的隱患

聲帶白斑是一種常見的聲帶疾病,尤其在有抽煙和喝酒習慣的人群中更為普遍。這種疾病的主要症狀是聲音沙啞,但由於其與惡性轉化的高風險相關,因此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聲帶白斑有五成的機率會發展成聲帶癌,甚至可能合併其他癌症,如下咽癌或食道癌。治療聲帶白斑的主要方法是喉顯微手術切除白斑,並通過病理檢查確認是否為惡性。此外,雷射治療也被用於減少白斑復發的機會。

 

 

聲帶惡性腫瘤:抽煙與癌症的關聯

聲帶惡性腫瘤與長期抽煙有著密切的關係。長期抽煙者如果出現聲音沙啞,應立即進行耳鼻喉檢查,因為這可能是早期喉癌的症狀。聲帶惡性腫瘤的治療方法取決於疾病的階段。早期治療通常以放射治療為主,而晚期則可能需要化學治療或手術切除。隨著手術技術的進步,許多早期喉癌患者現在可以通過喉部雷射手術進行治療,這種方法不僅可以有效切除病灶,還可以保留喉部功能,減少放射線和化學治療的後遺症。

 

 

聲帶萎縮與麻痺:聲音沙啞的隱藏原因

除了上述疾病外,聲帶萎縮和麻痺也是導致聲音沙啞的常見原因。長期過度使用聲帶或某些疾病(如甲狀腺癌、肺癌等)可能會導致聲帶萎縮或麻痺。聲帶萎縮的治療通常包括噤聲休養和語言治療,而在某些情況下,可能需要進行自體脂肪注射或喉部手術來改善聲音質量。對於聲帶麻痺的患者,治療方法取決於病因。例如,單側聲帶麻痺可能通過自體脂肪注射或喉部手術來改善,而雙側聲帶麻痺則可能需要進行更複雜的手術來恢復正常的呼吸和說話功能。

 

 

總之,聲帶疾病種類繁多,從輕微的發炎到嚴重的惡性腫瘤,都需要留意。預防聲帶疾病的最佳方法是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過度用聲或抽煙等不良行為。如果出現聲音沙啞或其他不適症狀,及時就醫,接受檢查及治療,做到防微杜漸,保護健康。

 

 

有任何耳鼻喉問題,請立即聯絡香港耳鼻喉頭頸外科中心,由我們的耳鼻喉專科醫生為你詳細診治(電話3100 0555)。

 

 

資料來源:

香港耳鼻喉專科

耳鼻喉頭頸外科中心

提供耳鼻喉科服務、頭及頸外科服務

聽力及言語治療、驗配助聽器服務

人工耳蝸植入、睡眠障礙治療

https://www.hkentspecialist.hk

聲帶疾病:從急性發炎到慢性問題的全面解析

 

擁有一副清脆悅耳的聲音是許多人的願望,但不良的生活習慣、錯誤用聲或細菌入侵等都可能導致聲帶受損。聲帶疾病種類繁多,包括急性或慢性發炎、聲帶結節、聲帶息肉等,這些疾病不僅影響聲音質量,還可能對健康造成威脅。本文將深入探討聲帶急性發炎與慢性發炎的成因、症狀及治療方法,並分析聲帶結節和息肉的形成與治療策略。

 

 

聲帶急性發炎:快速發病與快速恢復

聲帶急性發炎通常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所致。患者會出現喉痛、咳嗽、喉癢、聲音沙啞和聲帶水腫等症狀。這種情況下,聲帶的發炎反應來得快,但通常在1至2週內可以通過休息和藥物治療恢復正常。急性發炎的治療主要集中在症狀緩解上,包括使用止咳藥和消炎藥,並建議患者多休息,避免過度用聲。

 

 

聲帶慢性發炎:長期刺激與習慣養成

與急性發炎不同,慢性喉炎通常是長期不良習慣或疾病引起的。過度用聲、錯誤發聲、經常食用辛辣食物、飲酒和抽煙等都是常見原因。此外,胃酸倒流也會對聲帶造成慢性刺激,導致聲帶變厚,聲音變得沙啞。慢性發炎的治療需要從根本上改變生活方式,包括改善飲食習慣、避免刺激性食物和戒煙戒酒。對於胃酸倒流問題,可能需要通過藥物治療來控制胃酸分泌,並在必要時進行進一步檢查以排除其他潛在疾病。

 

 

聲帶結節:不良用聲的後果

聲帶結節,又稱為“起繭”,通常是因為長期過度用聲或錯誤發聲引起的。例如,長時間大聲說話或频繁咳嗽都可能導致聲帶表皮增生,最終形成結節。這些結節會影響聲音質量,使聲音變得沙啞。治療聲帶結節的首要方法是改變不良的用聲習慣,並進行語言治療,如學習正確的發聲技巧。如果這些方法無效,可能需要考慮喉部顯微手術來移除結節。手術後,患者需要噤聲一段時間,以促進傷口愈合。

 

 

聲帶息肉:聲音沙啞的常見原因

聲帶息肉通常是因為劇烈咳嗽或大吼大叫導致聲帶黏膜血管破裂出血,血塊未完全吸收而形成的。這種情況多見於男性,尤其是有抽煙習慣的人。聲音沙啞持續2週以上是息肉的典型症狀。輕微的息肉可能通過休息和藥物治療恢復,但如果症狀持續超過3個月,則可能需要進行喉顯微手術或局部類固醇注射。手術通常在全身麻醉下進行,通過顯微鏡放大喉部區域,精確地移除息肉。手術後同樣需要噤聲,以確保聲帶完全恢復。

 

 

在聲帶疾病的範疇中,除了常見的發炎、結節和息肉外,還有一些更為嚴重的疾病,如聲帶白斑、惡性腫瘤、萎縮和麻痺等,下篇文章再談。

 

 

有任何耳鼻喉問題,請立即聯絡香港耳鼻喉頭頸外科中心,由我們的耳鼻喉專科醫生為你詳細診治(電話3100 0555)。

 

 

資料來源:

香港耳鼻喉專科

耳鼻喉頭頸外科中心

提供耳鼻喉科服務、頭及頸外科服務

聽力及言語治療、驗配助聽器服務

人工耳蝸植入、睡眠障礙治療

https://www.hkentspecialist.hk

鼻腔及鼻竇癌:早期發現與治療的關鍵

 

 

「42歲的閆先生本身患有鼻敏及長期鼻塞情況,之前服用抗過敏藥都能舒緩,但最近服藥後症狀不減而求診。醫生發現閆先生一側鼻腔已完全堵塞,甚至壓迫另一側鼻腔。詳細檢查報告出來,閆先生確診了《末期上頜竇癌》。腫瘤已侵犯眼眶,需大範圍切除和放療化療三管齊下。閆先生自言從鼻塞到確診簡直是驚心動魄。此病例也凸顯了鼻竇癌早期症狀的隱匿性及延誤診斷的風險。」

 

 

 

鼻腔及鼻竇癌疾病定義

鼻腔及鼻竇癌(Paranasal Sinus Cancer)指發生於鼻腔或四對鼻竇(上頜竇、篩竇、額竇、蝶竇)的惡性腫瘤。其中尤以上頜竇癌最常見(佔50%~80%),其次為篩竇癌。此病好發於40~60歲,男性患者居多。

 

 

鼻腔及鼻竇癌的症狀及傷害

早期症狀(易與鼻竇炎混淆)

  • 單側鼻塞:漸進性加重,晚期可能雙側鼻腔均阻塞。
  • 有血鼻涕或鼻涕帶血絲:這是腫瘤潰瘍出血所致,佔病例的30%~40%。
  • 臉頰麻木或牙痛:上頜竇腫瘤壓迫神經所致,容易誤診為牙科疾病。

 

晚期症狀(腫瘤侵犯鄰近組織)

  • 視力受損:腫瘤侵入眼眶導致眼球突出、複視,甚至失明。
  • 張口困難:腫瘤侵犯顳下窩或翼齶窩,影響咀嚼肌功能致張口困難。
  • 劇烈頭痛:腫瘤擴散至顱底或腦神經,可引發「蝶齶神經痛」。

 

全身性傷害

  • 頸淋巴結轉移:約有70%~80%患者就診時已出現淋巴結擴散。
  • 極度消瘦:晚期因營養不良導致極度消瘦、貧血。

 

 

鼻腔及鼻竇癌的成因

  • 慢性炎症刺激:長期鼻竇炎患者風險較高。
  • 致癌物質暴露:木屑、鎳、甲醛等工業粉塵可能誘發癌變。
  • 病毒感染:人乳頭瘤病毒(HPV)與部分病例相關。
  • 基因改變:某些基因突變或基因重排,如NUTM1基因易位,也可能導致鼻腔及鼻竇癌
  • 良性腫瘤惡變:如內翻性乳頭狀瘤有10%癌變風險。
  • 免疫功能低下:削弱對異常細胞的監控能力。

 

 

鼻腔及鼻竇癌診斷方法

  • 鼻內鏡檢查:觀察鼻腔內腫瘤形態,直接取組織活檢。
  • 影像學檢查:CT掃描評估腫瘤範圍及骨質破壞;MRI清晰顯示軟組織侵犯,如顱底或眼眶。
  • 病理切片:區分癌症類型(如鱗狀細胞癌、腺癌)。
  • EB病毒檢測:部分鼻咽癌與EB病毒相關,但鼻腔及鼻竇癌較少見。

 

 

鼻腔及鼻竇癌治療方法及流程

綜合治療原則,以手術切除為主,輔以放射治療和化學治療,5年存活率可達40%~70%。治療流程大致如下:

  • 術前評估:透過影像學確定腫瘤範圍,規劃手術路徑。
  • 手術切除:內視鏡微創手術適用於早期腫瘤,保留面部外觀;晚期腫瘤需切除部分顱骨或眼眶,之後或要做重建手術。
  • 放射治療:針對清除手術後可能殘留的癌細胞,以降低復發率。
  • 化學治療:多用於癌細胞出現轉移或無法施行手術的病人。
  • 最新進展:強度調控放射治療(IMRT),能精準定位腫瘤,減少正常組織損傷;標靶治療和免疫治療,對於某些特定類型的鼻腔及鼻竇癌,如NUT癌,標靶治療可能有效。

 

 

鼻腔及鼻竇癌早期診斷至關重要,若你出現單側鼻塞、鼻涕有血超過兩星期,應儘速就醫。隨著微創手術與精準放療的進步,患者存活率已顯著提升,關鍵在於提高警覺與定期篩查。

 

 

有任何耳鼻喉問題,請立即聯絡香港耳鼻喉頭頸外科中心,由我們的耳鼻喉專科醫生為你詳細診治(電話3100 0555)。

 

 

資料來源:

香港耳鼻喉專科

耳鼻喉頭頸外科中心

提供耳鼻喉科服務、頭及頸外科服務

聽力及言語治療、驗配助聽器服務

人工耳蝸植入、睡眠障礙治療

https://www.hkentspecialist.hk

警惕頸部淋巴癌:認識、診斷與治療

 

 

「45歲男性梁先生因“頸部腫塊3個月”求醫就診。梁先生表示頸部的腫塊不痛但卻逐漸增大,而且出現夜間盜汗和體重下降。超聲波檢查顯示有多發淋巴結腫大,進行穿刺活檢確診為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非霍奇金型)。經標靶藥物結合化療後,頸部腫塊明顯縮細,梁先生病情也穩定下來。」

 

 

 

何謂頸部淋巴癌?

頸部淋巴癌主要分兩類:

  • 原發性淋巴瘤:起源於淋巴系統,如霍奇金淋巴瘤或佔90%以上的非霍奇金淋巴瘤。
  • 轉移性淋巴癌:多由甲狀腺癌、鼻咽癌、頭頸癌等其他部位腫瘤轉移至頸部淋巴結。

 

 

頸部淋巴癌有什麼症狀及危害?

  • 頸部腫塊:腫塊無痛、質硬、活動度差,可能融合成團。
  • 全身症狀:發燒(>38℃)、盜汗、體重減輕(6個月內下降>10%)。
  • 局部壓迫:腫塊壓迫氣管致呼吸困難,或壓迫神經引起疼痛。
  • 危害:未及時治療可導致多器官侵犯、骨髓抑制(如貧血)及免疫功能崩潰,危及生命。

 

 

頸部淋巴癌的病因是什麼?

  • 遺傳因素:家族中有淋巴瘤風險增加。
  • 病毒感染:EB病毒、幽門螺旋桿菌等與淋巴瘤相關。
  • 免疫缺陷:愛滋病或器官移植後長期服用免疫抑制藥物。
  • 環境因素:長期接觸苯類化學物或輻射。

 

頸部淋巴癌如何診斷?

  • 超聲波檢查:評估淋巴結大小、血流及結構異常(C-TIRADS分類)。
  • CT/MRI檢查:明確腫瘤範圍及轉移情況。
  • 細針穿刺(FNAB):結合洗脫液檢測甲狀腺球蛋白或基因突變,提升準確率至94%。
  • 粗針活檢:用於疑難病例的組織學確認。
  • 分子檢測:如檢測MYC、BCL2基因異常,指導標靶治療。

 

 

頸部淋巴癌治療方法及流程如何?

 

化療結合標靶藥物:

  • R-CHOP方案:R-CHOP 用於治療非霍奇金淋巴瘤(NHL)。 這是一種包括化療和標靶治療(稱為化學免疫治療組合)加上類固醇藥物的組合治療方法。

 

免疫治療:

  • PD-1抑制劑:用於復發或難治的病例,5年存活率提升至52%。
  • 放射治療:局部控制腫瘤,尤其適用於早期霍奇金淋巴瘤。
  • 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療法:從病者身上收集T細胞,經基因改造成為CAR-T 細胞後將其輸回病人體內。這些 CAR-T 細胞可識別獨特的癌症表面標誌物。CAR-T細胞療法特別針對復發頸部淋巴癌患者,客觀緩解率達91.7%。

 

手術治療:

  • 對於局限性病灶,手術切除可以減少腫瘤負荷,但通常需要結合其他治療方法。

 

治療流程:

  • 確診後分期(I-IV期)及風險評估。
  • 按病人實際情況制定治療方案。
  • 定期做影像檢查及分子監測(如循環腫瘤DNA)。

 

 

有任何耳鼻喉問題,請立即聯絡香港耳鼻喉頭頸外科中心,由我們的耳鼻喉專科醫生為你詳細診治(電話3100 0555)。

 

 

資料來源:

香港耳鼻喉專科

耳鼻喉頭頸外科中心

提供耳鼻喉科服務、頭及頸外科服務

聽力及言語治療、驗配助聽器服務

人工耳蝸植入、睡眠障礙治療

https://www.hkentspecialist.hk

註: 本站無論中文繁體,中文簡體和英文內容所提及的疾病和治療方法僅供讀者參考,並不代表本站推薦該種療法,亦不能代替專業醫生診治,讀者如有需要,應該尋求專業醫生意見或聯絡香港耳鼻喉專科。

另所有文章內使用的人名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