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歲的曾小姐,因為頭痛得很,並且出現復視而求診。結果初診為鼻顱底腫瘤,醫生建議做鼻側切開術切除腫瘤。但曾小姐在溝通中得知,鼻側切開術傷口範圍大,不單容貌可能受損,手術後鼻腔功能也有機會受影響,所以她拒絕手術,只做了保守治療。可是症狀一直加重,已嚴重影響生活。曾小姐向另一耳鼻喉專科求診,確切知道鼻顱底的腫瘤是《脊索瘤》。她接受了手術切除,但不是之前提及的鼻側切開術,而是經由鼻腔進行的微創鼻內鏡手術。現時腫瘤已切除,同時也不影響容貌,已痊癒出院了。」
顱底脊索瘤是一種生長緩慢,但侵襲性強的低度惡性癌腫瘤。由於發生位處深入而隱蔽,難以及早發現。癌腫通常沿著斜坡區、鞍區等顱底中線發生,由於鄰近重要的神經線及血管,因此手術難度極大。
學者認為脊索瘤成因跟先天性胚胎殘餘有關,可源於原始脊索、中軸骨骼的顱底、脊柱或骶骨部分。這個病以20-50歲的女士發病率較高。症狀則視乎腫瘤的發展對斜坡區、鄰近神經和血管的侵犯及壓迫而出現相關症狀。常見症狀有複視、枕部或眶後頭痛及頭痛,頭痛通常是三叉神經線受壓迫,顱內壓升高引致。
由於顱底脊索瘤具有侵襲性,即使它的發展緩慢,但仍建議及早手術,以免延誤病情。就以上述曾小姐情況為例,她已出現頭痛和複視,鼻竇CT也顯示,病變已累及蝶竇,有骨質破壞,腫物密度不均勻,邊界不清,宜盡早手術治療,但曾小姐因容貌考慮,只接受保守治療,結果症狀一直加重,直至手術切除腫瘤後,頭痛症狀消失,複視明顯好轉,外表也沒受影響。
在微創鼻內鏡手術未普及前,這類發生在隱匿位置的腫瘤,手術要由顏面切開或鼻側切開,造成大範圍切口,增加出血及併發症風險。但隨著鼻內鏡科技的發展,許多以前需要切開顏面的手術,現在已可採用鼻內鏡聯合神經導航來妥善處理。手術既是微創,面部就不留疤痕,一般情況下也不會影響鼻腔的功能,康復也快。
想了解更多微創鼻內鏡手術事宜,請立即聯絡香港耳鼻喉頭頸外科中心,由我們的耳鼻喉專科醫生為你詳細診治(電話3100 0555)。
資料來源:
香港耳鼻喉專科
提供耳鼻喉科服務、頭及頸外科服務
聽力及言語治療、驗配助聽器服務
人工耳蝸植入、睡眠障礙治療
面部整形治療、醫學美容服務
https://www.hkentspecialist.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