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耳鼻喉頭頸外科中心

九龍尖沙咀漢口道4-6號
騏生商業中心5樓02室
(近九龍酒店)
電話: (852) 3100 0555
傳真: (852) 3100 0556

耳鼻喉專科周振權醫生

頸靜脈球瘤:一種具有高度侵犯性、容易被誤診的腫瘤!

 

「50歲的林女士,曾被診斷患有慢性中耳炎。年半前,林女士開始感到聽力有明顯下降,耳朵有帶血黏液流出和耳鳴。由於對生活造成很大困擾,林女士再次就醫,今次被診斷患上中耳膽脂瘤,並接受了治療。但不久女士發現除了耳部症狀再次出現,還出現面癱和吞咽困難等情況。經過一番檢測後,發現林女士真正的病因是《頸靜脈球體瘤》,之前慢性中耳炎和中耳膽脂瘤均是誤診。對於為何會一再誤診,林女士充滿疑惑和無奈。」

 

 

頸靜脈球瘤是什麼?

頸靜脈球瘤其實是頸靜脈與鼓室副神經節瘤的統稱,也可稱為化學感受器神經脊細胞血管瘤。頸靜脈球瘤是頸靜脈孔和中耳最常見的腫瘤。雖然絕大多數頸靜脈球瘤是良性的,但這種腫瘤具高度的侵襲傾向,可導致多發性腦神經麻痹,誘發嚴重的後果。頸靜脈球瘤生長緩慢,加上初期缺乏具獨特性的症狀,不易診斷。有研究指出,頸靜脈球瘤的誤診率竟高達60%以上,所以上述林女士被誤診也不足為奇。

 

 

頸靜脈球瘤的成因是什麼?

準確病因仍未能明確,但患者中發現約三成病人有家族史,具有家族發病傾向。因為學者認為跟基因遺傳性突變有關。患者以女性居多,男女比例約為1∶6,從嬰兒時期到老年階段均可發病,但高發年齡主要集中在50至60歲之間。發病年齡越小,腫瘤發展也越快。

 

 

頸靜脈球瘤為何容易被誤診?

頸靜脈球體瘤外觀與血管瘤十分相似,同樣有包膜,顏色深紅,腫瘤略呈結節狀,血管豐富,質脆觸按容易出血。腫瘤由上皮樣細胞組成,瘤細胞呈束狀或蜂窩狀排列,間質血管網豐富,血管壁為棱型內皮細胞所襯。瘤細胞呈多角形、柱形、立方形或不規則型,胞漿豐富,無核分裂像,常誤診為血管瘤或血管內皮瘤。

 

頸靜脈球瘤會侵襲鄰近組織,如頸靜脈孔、外耳道、咽鼓管等,亦可侵蝕破壞骨質向顱中窩,顱後窩蔓延,壓迫神經,引起相應的症狀。頸靜脈球瘤雖屬良性,但因其易侵犯顱內結構,甚致偶有遠處轉移,因此應以惡性腫瘤來治療。

 

 

那麼,頸靜脈球瘤有什麼症狀,其診斷和治療方法又是怎樣的,下篇文章再談…

 

 

有任何耳鼻喉問題,請立即聯絡香港耳鼻喉頭頸外科中心,由我們的耳鼻喉專科醫生為你詳細診治(電話3100 0555)。

 

 

資料來源:

香港耳鼻喉專科

耳鼻喉頭頸外科中心

提供耳鼻喉科服務、頭及頸外科服務

聽力及言語治療、驗配助聽器服務

人工耳蝸植入、睡眠障礙治療

https://www.hkentspecialist.hk

註: 本站無論中文繁體,中文簡體和英文內容所提及的疾病和治療方法僅供讀者參考,並不代表本站推薦該種療法,亦不能代替專業醫生診治,讀者如有需要,應該尋求專業醫生意見或聯絡香港耳鼻喉專科。

另所有文章內使用的人名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