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耳鼻喉頭頸外科中心

九龍尖沙咀漢口道4-6號
騏生商業中心5樓02室
(近九龍酒店)
電話: (852) 3100 0555
傳真: (852) 3100 0556

耳鼻喉專科周振權醫生

頸部腫塊的真相:如何識別與應對

 

香港每年約有1600宗頭頸癌新症個案,而向耳鼻喉科求診的頭頸癌患者數量也呈上升趨勢。頸部腫塊是頭頸癌最常見的症狀之一,但並非所有腫塊都是惡性的。了解頸部腫塊的成因、如何進行自我檢查以及何時就醫,對於早期發現和治療潛在疾病至關重要。

 

 

頸部腫塊的主要成因與分類

頸部腫塊的成因多樣,可分為三大類:炎症、先天發育不良,或腫瘤。

 

炎症引起的頸部腫塊

發炎性腫塊通常是因為淋巴腺受到病毒、細菌或黴菌感染而引起。這種情況下,頸部會出現腫塊,並伴隨發熱、發燒和腫痛感。常見的誘因包括中耳炎、鼻竇炎或普通感冒。這類腫塊通常在感染得到控制後會逐漸消退。

 

先天發育不良導致的頸部腫塊

先天發育不良性腫塊是胚胎發育過程中遺留的問題。例如,頸部淋巴結液體未能正常消失,可能導致腫塊形成。這類腫塊通常較具彈性、無痛,呈圓形且質地較軟。常見的先天性腫塊包括真皮囊腫、脂肪瘤、淋巴管瘤、鰓裂囊腫和甲狀舌骨囊腫。這些腫塊大多可以通過手術切除來根治。

 

腫瘤引致的頸部腫塊

腫瘤性腫塊又可分為良性與惡性兩種。良性腫瘤如脂肪瘤、血管瘤、神經瘤、甲狀腺良性結節等,通常不會對生命造成威脅。然而,惡性腫瘤則需要高度警惕,它們可以是原發性的,如淋巴癌、甲狀腺癌或唾液腺癌,也可以是轉移性的,即由其他部位的癌症通過淋巴或血液轉移到頸部。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甲狀腺問題是引起頸部腫塊的常見原因之一,但預後通常較好。甲狀腺腫大可分為功能性異常(如甲亢或甲減)和結節兩種情況。結節的形成可能暗示腫瘤的存在,因此需要仔細檢查。

 

 

頸部腫塊的自我檢查與注意事項

頸部腫塊是否會引起疼痛,這取決於其成因。如果腫塊伴有腫痛,多為感染所致,如咽喉炎或感冒,這種情況通常可以通過藥物治療得到改善。然而,如果腫塊無痛,更需要特別注意,應盡快就醫進行詳細檢查。

 

此外,如果頸部腫塊伴隨以下症狀,可能是癌症的高風險信號:

  • 體重莫名減輕
  • 口鼻異常出血
  • 口腔潰瘍久不愈合
  • 聲音沙啞
  • 呼吸或吞嚥困難

這些症狀可能暗示惡性腫瘤的存在,要高度警惕。

 

 

如何進行自我檢查?

發現頸部腫塊時,可以通過以下四種症狀進行初步判斷:

  • 腫塊較硬且不能移動。
  • 腫塊長度超過2公分。
  • 皮膚表面出現破皮或潰瘍等異常狀況。
  • 同側耳朵感到疼痛、耳鳴或聽力減弱。

這些症狀可能提示腫瘤的存在,應盡快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

 

 

就醫建議:向耳鼻喉求診

耳鼻喉診療範圍包括頭頸部相關疾病。耳鼻喉醫生可以通過觸診、鼻咽喉內視鏡檢查、抽血檢查以及超音波檢查等方法,對頸部腫塊進行精確診斷。

 

超音波檢查是一種非侵入性、快速且方便的診斷工具,尤其在評估淋巴腺腫大、唾液腺腫瘤和甲狀腺病灶方面具有很高的準確性。與傳統的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檢查相比,超音波檢查可以在門診即時進行,並能通過細針穿刺抽吸進一步提高診斷的準確度。

 

 

如果頸部出現有痛或無痛腫塊、聲音改變、吞嚥困難、同側耳朵疼痛或聽力異常等現象,應警惕潛藏的惡性腫瘤可能性。不要猶疑盡快就醫檢查,以排除癌症風險。及早發現和治療是提高治愈率和存活率的關鍵。

 

 

有任何耳鼻喉問題,請立即聯絡香港耳鼻喉頭頸外科中心,由我們的耳鼻喉專科醫生為你詳細診治(電話3100 0555)。

 

 

資料來源:

香港耳鼻喉專科

耳鼻喉頭頸外科中心

提供耳鼻喉科服務、頭及頸外科服務

聽力及言語治療、驗配助聽器服務

人工耳蝸植入、睡眠障礙治療

https://www.hkentspecialist.hk

註: 本站無論中文繁體,中文簡體和英文內容所提及的疾病和治療方法僅供讀者參考,並不代表本站推薦該種療法,亦不能代替專業醫生診治,讀者如有需要,應該尋求專業醫生意見或聯絡香港耳鼻喉專科。

另所有文章內使用的人名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