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歲謝先生,最近幾個月經常感到頭痛,尤其是右側頭部。起初他以為是工作壓力大,但頭痛逐漸加重,甚至影響了他的日常生活。他還注意到右側頭部有一個輕微的腫塊,觸摸時有輕微疼痛。經過醫生的詳細檢查和影像學掃描,發現他的顱骨內有一個血管腫瘤。幸運的是,腫瘤是良性的,經過手術治療後,李先生的症狀得到了明顯改善。」
顱骨血管瘤是什麼?
顱骨血管瘤(Vascular Tumor)是指發生在顱骨內或周圍的血管組織中的腫瘤。多發生在中青年,女性的發病率為男性的2倍。這些腫瘤可以是良性的,也可以是惡性的,具體取決於其類型和生長方式。血管腫瘤通常由異常增生的血管細胞組成,可能會對周圍組織造成壓迫,導致一系列症狀。
血管腫瘤類型及常見症狀
顱骨血管瘤可以分為幾種類型,每種類型的症狀和嚴重程度有所不同:
- 血管瘤(Hemangioma):這是最常見的良性血管腫瘤,通常發生在顱骨的表層。症狀可能包括頭痛、局部腫塊、以及觸摸時的疼痛感。
- 血管內皮瘤(Hemangioendothelioma):這是一種介於良性和惡性之間的腫瘤,可能會侵犯周圍組織。症狀可能包括持續性頭痛、視力模糊、以及神經功能障礙。
- 血管肉瘤(Angiosarcoma):這是一種惡性血管腫瘤,生長迅速且容易轉移。症狀可能包括劇烈頭痛、顱內壓增高、以及神經系統症狀如癲癇或肢體無力。
- 血管畸形(Vascular Malformation):這不是真正的腫瘤,而是血管結構的異常。症狀可能包括頭痛、癲癇發作、以及出血風險增加。
顱骨血管瘤的病因
具體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以下因素可能與其發生有關:
- 遺傳因素:某些遺傳性疾病,如遺傳性出血性毛細血管擴張症(HHT),可能增加血管腫瘤的風險。
- 環境因素:長期暴露於輻射或某些化學物質可能增加血管腫瘤的發生率。
- 血管生成異常:血管形成過程中的異常可能導致血管腫瘤的形成。
- 創傷:頭部外傷可能誘發血管腫瘤的發生,尤其是在血管組織受損的情況下。
顱骨血管瘤的診斷方法
診斷顱骨血管瘤通常需要結合多種檢查方法:
- CT掃描:可以顯示腫瘤的位置、大小和與周圍組織的關係。
- MRI:提供更詳細的軟組織影像,幫助區分腫瘤的類型。
- 血管造影:用於評估腫瘤的血供情況,特別是在手術前規劃時非常有用。
- 活檢:對腫瘤組織進行病理檢查,確定腫瘤的性質。
- 臨床症狀評估:醫生會詳細詢問患者的症狀,並進行神經系統檢查,以評估腫瘤對神經功能的影響。
顱骨血管瘤的治療方法
- 手術切除:手術切除腫瘤,同時盡量減少對周圍組織的損傷。
- 放射治療:對於無法完全切除的腫瘤,放射治療可以幫助控制腫瘤的生長。近年來,立體定向放射手術(如伽馬刀)在治療顱骨血管瘤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栓塞治療:通過介入放射學技術,將栓塞材料注入腫瘤的供血血管,阻斷其血供,從而縮小腫瘤體積。這通常用於手術前的輔助治療。
- 藥物治療:對於某些類型的血管腫瘤,如血管內皮瘤,靶向藥物治療可能有效。這些藥物可以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和擴散。
- 觀察與隨訪:對於小型、無症狀的良性腫瘤,醫生可能會建議定期觀察,通過影像學檢查監測腫瘤的變化。
如果您或您的親人出現持續性頭痛、頭部腫塊或其他相關症狀,請立即聯絡香港耳鼻喉頭頸外科中心,由我們的耳鼻喉專科醫生為你詳細診治(電話3100 0555)。
資料來源:
香港耳鼻喉專科
耳鼻喉頭頸外科中心
提供耳鼻喉科服務、頭及頸外科服務
聽力及言語治療、驗配助聽器服務
人工耳蝸植入、睡眠障礙治療
https://www.hkentspecialist.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