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耳鼻喉頭頸外科中心

九龍尖沙咀漢口道4-6號
騏生商業中心5樓02室
(近九龍酒店)
電話: (852) 3100 0555
傳真: (852) 3100 0556

耳鼻喉專科周振權醫生

過敏全拆解:認識成因、症狀、診斷與治療新希望

過敏是一種極為普遍的現代疾病,全球有數以億計的人深受過敏困擾。患者的生活品質因過敏而大幅下降:他們可能無法在春暖花開時盡情享受戶外活動、必須忍痛與心愛的寵物分離、在享用美食前需仔細檢查成分,甚至可能因為一次意外的接觸而面臨危及生命的過敏性休克。傳統的治療,如抗組織胺藥或鼻噴劑,只能暫時緩解症狀,只能治標不能治本,對於問題的根源——免疫系統的過度反應——依然存在。

 

 

什麼是過敏反應?

過敏(Allergy)實質上是一種免疫系統的「誤判」。當我們的身體將一些原本無害的物質(例如花粉、塵蟎、寵物皮屑或某些食物)錯誤地識別為危險的病原體(如細菌或病毒)時,就會啟動身體的防禦機制。這個機制會產生一種稱為「免疫球蛋白E」(IgE)的抗體。IgE就像一個警報器,它會觸發體內如肥大細胞等釋放出組織胺等化學物質,從而引發打噴嚏、流鼻水、眼睛癢等一系列我們所熟知的過敏症狀。這整個過程,就是一場不必要的「免疫戰爭」。

 

 

過敏反應的症狀

過敏症狀五花八門,嚴重程度也因人而異,主要取決於過敏原類型及接觸途徑:

呼吸道過敏(如花粉症、塵蟎過敏)

鼻子: 打噴嚏、流鼻水(通常為清澈稀薄的液體)、鼻塞、鼻子發癢。

眼睛: 眼睛發紅、發癢、流淚、灼熱感(過敏性結膜炎)。

喉嚨與耳朵: 喉嚨發癢、上顎發癢、耳朵有悶塞感。

 

皮膚過敏(如異位性皮膚炎、蕁麻疹)

皮膚: 出現紅疹、蕁麻疹(風團)、濕疹、極度瘙癢。

 

食物過敏

口腔: 唇、舌、喉嚨感到刺痛或腫脹。

消化道: 噁心、嘔吐、腹痛、腹瀉。

皮膚: 蕁麻疹。

嚴重時: 可能引發全身性過敏反應。

 

昆蟲叮咬過敏(如蜜蜂、黃蜂)

局部: 被叮咬處出現大範圍的紅腫疼痛。

全身性: 可能引發危及生命的過敏性休克。

 

最嚴重的反應——過敏性休克(Anaphylaxis)
這是一種波及全身、進展迅速且可能致命的嚴重過敏反應。症狀包括呼吸困難、血壓急降、頭暈、心跳加速、喉嚨和舌頭腫脹導致窒息感、意識模糊甚至昏迷。這屬於醫療急症,需立即使用腎上腺素自動注射筆(Epipen)並就醫。

 

 

誘發過敏反應的病因

過敏的發生通常是「先天」與「後天」因素交互作用的結果:

  • 遺傳因素:如果父母一方或雙方有過敏史,子女發生過敏的機率會顯著提高。這稱為「特應性」(Atopy)體質。
  • 環境因素:現代生活環境過於清潔,兒童早期接觸到的感染原和微生物減少,可能導致免疫系統缺乏「訓練」,更容易對無害物質產生過敏反應。
  • 過敏原暴露:生活環境中存在的過敏原,如塵蟎、蟑螂、黴菌、花粉等。
  • 空氣污染:污染物可能加劇過敏症狀並提高過敏的敏感性。
  • 飲食習慣:早期飲食的引入時間與種類也可能扮演一定角色。

 

過敏反應的診斷方法

要有效治療,首先需準確找出過敏原。醫生會通過下列方法診斷:

詳細問診: 詳細瞭解你的症狀、發作頻率、時間、地點及可能的誘因,這是診斷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皮膚點刺測試(Skin Prick Test): 最常見的測試。將少量純化的過敏原液滴在皮膚上,再用小針輕輕刺破表皮。約15-20分鐘後,若出現類似蚊蟲叮咬的紅腫癢團(風團),即表示對該過敏原可能過敏。

血液檢測(特異性IgE檢測): 透過抽血檢測血清中對特定過敏原產生的IgE抗體濃度。這方法適合那些無法接受皮膚測試(如皮膚疾病嚴重或正在服用抗組織胺藥)的患者。

激發測試: 在嚴格控制情況下,讓患者直接接觸少量疑似過敏原(如吸入或食用),觀察是否出現反應。由於這種試風險較高,通常僅在必要時由專科醫生進行。

 

 

過敏治療方法及流程

治療分為兩大類:症狀控制與根本治療。

症狀控制藥物 

抗組織胺藥、類固醇鼻噴劑、支氣管擴張劑等,能快速緩解不適,但效果是暫時的。

 

根本治療——過敏免疫療法(脫敏療法)

這是目前唯一可能從根本上改變過敏疾病的療法。它的原理是通過讓患者從極低劑量開始,定期並逐漸增加地接觸過敏原提取物,讓免疫系統慢慢「適應」和「接受」它,不再視其為威脅,從而產生免疫耐受性。整個過程如同一場漫長的「免疫系統再教育」。有關脫敏療法,我們下篇文章再詳細談談…

 

 

需要協助,請聯絡香港耳鼻喉頭頸外科中心,由我們的耳鼻喉專科醫生為你詳細診治及制定治療計劃(電話3100 0555)。

 

 

資料來源:

香港耳鼻喉專科

耳鼻喉頭頸外科中心

提供耳鼻喉科服務、頭及頸外科服務

聽力及言語治療、驗配助聽器服務

人工耳蝸植入、睡眠障礙治療

https://www.hkentspecialist.hk

註: 本站無論中文繁體,中文簡體和英文內容所提及的疾病和治療方法僅供讀者參考,並不代表本站推薦該種療法,亦不能代替專業醫生診治,讀者如有需要,應該尋求專業醫生意見或聯絡香港耳鼻喉專科。

另所有文章內使用的人名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