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先生今年37歲,年半前因舌根部位近舌盲孔和會厭之間出現腫塊,醫生要郭先生做了一系列的檢查,包括照喉鏡、照頸的超聲波,又照了MRI、甲狀腺核素掃描等。郭先生心生疑惑,自己除了舌根部位有腫塊之外,身體並沒有感到那裏不適,真的需要做這麼多檢查嗎?直接將腫塊切除不是簡單直接嗎?」
人體任何部位出現腫塊,診斷時一般會循三個方向考慮,一是身體的炎症;二是腫瘤的可能;三是先天性缺憾。通常抽取腫塊的活組織作活檢或者施行手術切除,然後進行病理化驗,就能準確判斷腫塊的性質。不過,並不是所有的頭頸部腫塊都適合這樣做。對於不常見或非典型的疾病,醫生須要整體考慮,通過檢查排除其他症狀相似的疾病。通過鑑別診斷,治療就更精準。
以郭先生的情況為例,他兩年前因為咽喉痕癢乾涸求醫,檢查後發現舌根有一腫物,當時建議手術治療。不過,郭先生認為腫物沒有造成太大問題,例如沒有咽喉痛,進食吞嚥不受影響,呼吸順暢,沒有咳嗽,沒有聲音嘶啞,身體無異樣,固此當時並沒有接受手術。直至近幾個月,他因為咽喉痕癢、喉嚨有嚴重的異物感才再度求醫。
由於舌根腫塊有很多的可能性,有機會是囊腫、異位甲狀腺、扁桃腺肥大、乳頭狀瘤,纖維瘤、血管瘤、淋巴管瘤等諸多因素引起,如果單憑察看腫塊的外觀,容易造成誤診。所以,初步喉鏡檢查後,要做頸部MRI和甲狀腺核素掃描幫助鑑別診斷。
郭先生完成相關檢查後,甲狀腺核素掃描顯示,他的甲狀腺正常,沒有出現異位甲狀腺。頸部MRI檢查則顯示,在舌根後方及會厭位置有一個2.5cm大的囊性腫塊,這就是為何會出現明顯的咽喉異物和痕癢等的刺激症狀。檢查結果可明確診斷為舌根囊腫。
非甲狀腺異位的腫塊,建議手術治療,然後送病理化驗,以準確了解腫瘤性質。至於舌根囊腫,可通常手術摘除,術後小心護理,平時注意口腔衞生,預防感染和復發,舌根囊腫基本能治癒。
舌根囊腫和異位甲狀腺十分相似,若不小心鑑別而錯誤切除,會造成嚴重甲狀腺功能減退併發症,病人需終生服用甲狀腺素。但凡手術切除前,必先小心鑑別。
如發現頸部出現腫塊,請立即聯絡香港耳鼻喉頭頸外科中心,由我們的耳鼻喉專科醫生為你詳細診治(電話3100 0555)。
資料來源:
香港耳鼻喉專科
提供耳鼻喉科服務、頭及頸外科服務
聽力及言語治療、驗配助聽器服務
人工耳蝸植入、睡眠障礙治療
面部整形治療、醫學美容服務
https://www.hkentspecialist.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