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歲陳女士訴說,4年前開始,在沒有明顯誘因出現右耳內瘙癢,並且反復流黏液,偶爾會出血,聽力也下降,但沒有頭暈及耳痛。之後她被診斷為患上「乳頭狀瘤伴有中度不典型的增生」。陳女士其後接受了手術切除,但手術效果似乎不理想。手術後她感到聽力持續下降,並有耳痛及流膿。耳檢查發理她的耳道出現大量肉芽樣的新生物,質脆,易出血。聽力學檢查顯示她的右耳有重度傳導性聽力損失。CT檢查則顯示她的右側外耳道、中耳及乳突充斥軟組織影,外耳道壁骨質有輕微侵蝕破壞。外耳道活檢確診為「外耳道基底細胞癌」。
外耳道基底細胞癌是什麼?
外耳道基底細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 of the external auditory canal)是一種發生在外耳道的基底細胞癌。事實上,基底細胞癌是皮膚癌最常見的類型之一,較常發生的位置是臉部、頸部、鼻部或耳部。由於其生長緩慢,可能在數年內才出現明顯的症狀。基底細胞癌基本上不易擴散,但若不治療,癌細胞會深入皮膚的深層,損害附近的組織,增加治療難度。
外耳道基底細胞癌成因是什麼?
誘發外耳道基底細胞癌的成因通常與下列因素有關:
- 長期曝曬,紫外線有機會破壞皮膚細胞內部的DNA,引致癌症。
- 膚色較淺白色的人群,由於皮膚對紫外線的抵抗力較低,所以有較大風險患病。
- 隨著年齡增加,皮膚的修復能力也隨之下降,因此也增加患基底細胞癌的風險。
- 免疫系統功能差的人群(例如接受器官移植或患有某些疾病的人)更容易罹患皮膚癌,包括外耳道基底細胞癌。
- 長期接觸化學物質(例如砷),砷是一種在環境中廣泛發現的有毒金屬,從事涉及生產或使用砷的人群,例如煤石蠟、石油產品的工人會比其他人有更大患病風險。
- 家族有人曾患基底細胞癌,或與遺傳因素有關。
外耳道基底細胞癌症狀有哪些?
耳朵疼痛和瘙癢、聽力下降、耳鳴、出血、耳道有腫塊或隆起、耳道流膿等。
如何診斷外耳道基底細胞癌?
- 初步診斷,詢問患者的病史,包括症狀的持續時間、疼痛程度、聽力變化、耳道出血等情況,以及是否有家族史或其他風險因素。
- 檢查耳道及周圍區域,利用耳鏡察看耳道內部的情況,留意是否有腫塊、潰瘍、新生物或其他異常情況。
- CT或MRI影像檢查,以評估腫瘤的大小、位置及其對周圍組織的影響。
- 確診的關鍵步驟是活組織檢驗,在顯微鏡下進行檢查,以確定是否存在癌細胞。
- 活檢後,病理學家會對組織樣本進行分析,以確定腫瘤的類型和分級,這有助於制定適當的治療計劃。
外耳道基底細胞癌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 手術切除:這是最常見的治療方法,通常涉及將腫瘤及其周圍的健康組織一起切除。手術的目的是確保完全去除癌細胞,並減少復發的風險。
- 莫氏顯微手術(Mohs surgery):這是一種特殊的手術技術,通過逐層切除腫瘤,並在每一層進行即時檢查,以確保所有癌細胞都被去除。這種方法特別適合於面部和耳部等敏感區域。
- 放射治療:對於無法手術的患者,或是手術後仍有殘留癌細胞的情況,放射治療是一個選擇。這種治療使用高能輻射來殺死癌細胞。
- 光動力療法:這種治療方法使用光敏劑和特定波長的光來激活藥物,從而殺死癌細胞。但較適合用於臉部和頭皮上的一些淺層基底細胞癌,對於具侵襲性的基底細胞癌不適用。
- 免疫療法:在某些情況下,免疫療法可能會被考慮,這種方法旨在增強患者的免疫系統以對抗癌症。
有任何耳鼻喉問題,請立即聯絡香港耳鼻喉頭頸外科中心,由我們的耳鼻喉專科醫生為你詳細診治(電話3100 0555)。
資料來源:
香港耳鼻喉專科
耳鼻喉頭頸外科中心
提供耳鼻喉科服務、頭及頸外科服務
聽力及言語治療、驗配助聽器服務
人工耳蝸植入、睡眠障礙治療
https://www.hkentspecialist.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