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歲的倪先生長期吸煙,近半年發現下唇出現一處“反復結痂的小潰瘍”,自行塗抹藥膏無效。潰瘍逐漸增大,傷口表面呈菜花狀,並有輕微痛楚和麻木感。經檢查後,確診為「下唇鱗狀細胞癌」。治療團隊為倪先生制定手術切除、放療和修復唇部的方案,成功恢復外觀和功能」。
唇癌是什麼?
唇癌(Carcinoma of the lip)是發生於唇紅緣黏膜的惡性腫瘤,90%以上為鱗狀細胞癌,腺癌則較罕見。根據國際癌症分類標準,唇癌雖獨立於口腔癌,但某意義上仍被歸為頭頸部腫瘤。唇癌常發生在下唇中外1/3交接處,發病率男女比例約7:1男性顯著高於女性,而高發年齡為50-70歲。
唇癌有何症狀?
唇癌發展相對緩慢,轉移較晚,但若不及時治療,會對患者的容貌和功能造成嚴重影響。其常見症狀及傷害如下:
- 早期症狀:嘴唇出現小硬結、皰疹狀結痂、局部黏膜增厚或白斑,易被誤認為普通潰瘍或口角炎。
- 發展期症狀:潰瘍擴大為如火山口或菜花狀的腫塊,表面滲血、有臭味,嘴唇或口腔周圍皮膚有麻刺、疼痛或麻木感;若侵犯肌肉或骨骼時,導致張口困難、牙齒鬆動。
- 晚期傷害:頸部淋巴結轉移,也可遠處轉移至肺、肝或骨,嚴重威脅生命。
唇癌的誘發病因有哪些?
唇癌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確,但以下因素可能增加患病風險:
- 長期刺激:吸煙、酗酒、咀嚼檳榔或銜咬異物導致黏膜反復損傷。
- 紫外線暴露:戶外工作者因長期日曬,唇部皮膚色素保護不足,增加癌變風險。
- 化學物質接觸:長期接觸某些化學物質,如瀝青等,可能誘發唇癌。
- 癌前病變:唇部白斑、疣狀增生或慢性潰瘍未及時治療。
- HPV感染:部分病例與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相關。
唇癌的診斷方法是什麼?
- 檢查唇部及頸部淋巴結,詢問病人生活習慣(如吸煙、日曬等)。
- 取病變組織進行病理分析,明確癌種類型和分化程度。
- CT/MRI檢查,以評估腫瘤侵犯深度及有否淋巴結轉移。
- PET-CT檢查,以排查是否出現遠程轉移。
- 分期診斷:根據腫瘤大小(T)、淋巴結轉移(N)、遠處轉移(M)進行TNM分期,製定治療方案。
唇癌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 手術治療:早期病例可局部擴大切除(切緣≥1cm),直接縫合或局部皮瓣修復。晚期則要做頸淋巴結清掃術,必要時切除部分頜骨。之後還要採用鄰近組織或游離皮瓣修復,恢復外觀及功能的重建手術。
- 放射治療:外照射適用於術後輔助治療或無法手術的病人,常用質子療法精准靶向腫瘤。近距離放療則是將放射源直接置於唇部,減少周圍組織損傷。
- 靶向與免疫治療:針對特定基因突變(如EGFR)或PD-1/PD-L1抑制劑,提升晚期患者生存率。
唇癌的治療效果跟早期發現密切相關。若唇部潰瘍超2周未愈,請立即聯絡香港耳鼻喉頭頸外科中心,由我們的耳鼻喉專科醫生為你詳細診治(電話3100 0555)。
資料來源:
香港耳鼻喉專科
耳鼻喉頭頸外科中心
提供耳鼻喉科服務、頭及頸外科服務
聽力及言語治療、驗配助聽器服務
人工耳蝸植入、睡眠障礙治療
https://www.hkentspecialist.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