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耳鼻喉頭頸外科中心

九龍尖沙咀漢口道4-6號
騏生商業中心5樓02室
(近九龍酒店)
電話: (852) 3100 0555
傳真: (852) 3100 0556

耳鼻喉專科周振權醫生

兒童頸部腫瘤全解析:從先天異常到感染,家長必備指南

 

兒童頸部腫瘤:不可忽視的警訊

兒童頸部腫瘤是指頸部區域出現異常腫塊或突起,常見於嬰幼兒及學齡前兒童。由於此階段孩子頸部肌肉較薄、皮下脂肪少,腫塊容易被觸摸發現。雖然多數為良性,但仍需謹慎評估,避免延誤治療。以下將從成因、常見類型及診斷方式全面解析,協助家長掌握關鍵資訊。

 

 

兒童頸部腫瘤的成因可分為三大類:

 

先天性囊腫

因胚胎發育異常所致,常見類型包括:

  • 甲狀舌骨囊腫:胚胎時期甲狀腺下降管道未完全閉合,形成下巴至頸部的腫塊,若感染會紅腫化膿。
  • 腮裂囊腫:好發於頸側,囊腫內含液體,可能因廔管與咽喉相通而反覆感染。
  • 皮樣囊腫:由皮膚、毛囊等組織組成,常出現在眼睛周圍或耳下。
  • 小兒斜頸:胸鎖乳突肌纖維化導致頭部傾斜,約6%患者合併其他肌肉骨骼異常,可能源於胎位不正或生產損傷。

 

感染發炎

免疫系統對抗病原體時,可能引發淋巴結或唾液腺腫脹:

  • 急性淋巴腺炎:細菌感染多為單側紅腫熱痛;病毒感染則常伴隨發燒、疲倦。
  • 唾液腺炎:如腮腺炎,分為病毒性(如流行性腮腺炎)或細菌性(化膿性腮腺炎),需注意傳染風險。

 

惡性腫瘤

  • 雖罕見(如淋巴瘤、甲狀腺癌),但若腫塊快速增大、質地堅硬或合併體重減輕,應提高警覺。

 

 

診斷流程:專業評估是關鍵

當發現孩子頸部有腫塊時,耳鼻喉醫生會綜合以下因素進行診斷:

  • 病史評估:腫塊出現時間、大小變化、有無發燒或疼痛。
  • 接觸史:近期旅遊、寵物接觸或傳染病暴露。
  • 理學檢查:觀察腫塊顏色、軟硬度、是否可移動,並觸摸周圍淋巴結。
  • 影像檢查:超音波為首選工具,能快速區分囊腫、發炎或實質腫瘤。
  • 進階檢測:若懷疑惡性,需透過血液檢查、切片或電腦斷層進一步確認。

 

備註:家長可記錄腫塊的變化細節(如生長速度、伴隨症狀),協助醫生縮小診斷範圍。

 

 

常見疑問:家長該如何應對?

腫塊會自行消失嗎?

先天性囊腫或感染引起的腫脹可能隨時間或治療改善,但反覆發炎或持續增大需就醫。

 

需要開刀嗎?

甲狀舌骨囊腫或腮裂囊腫若反覆感染,建議手術切除;斜頸則可透過復健改善。

 

如何預防感染?

保持口腔衛生、避免擠壓腫塊,並按時接種疫苗(如MMR預防腮腺炎)。

 

 

總結:冷靜面對,及時行動

兒童頸部腫瘤雖令人擔憂,但多數為良性且可治癒。家長應避免過度恐慌,請立即聯絡香港耳鼻喉頭頸外科中心(電話3100 0555)。透過專業檢查與適當治療,能有效解決問題,守護孩子的健康成長。

 

 

資料來源:

香港耳鼻喉專科

耳鼻喉頭頸外科中心

提供耳鼻喉科服務、頭及頸外科服務

聽力及言語治療、驗配助聽器服務

人工耳蝸植入、睡眠障礙治療

https://www.hkentspecialist.hk

註: 本站無論中文繁體,中文簡體和英文內容所提及的疾病和治療方法僅供讀者參考,並不代表本站推薦該種療法,亦不能代替專業醫生診治,讀者如有需要,應該尋求專業醫生意見或聯絡香港耳鼻喉專科。

另所有文章內使用的人名均為化名。